绪论 1
佛教知识的资料来源 1
方法论 2
三藏 3
本母 8
部派 9
三藏内部编年 11
佛法与其对立学说的比较 12
释义 13
第一章 佛陀之前的印度文化 15
古印度文化 15
亚利安人 17
婆罗门教 20
广博仙 25
第二章 佛陀时代的印度 28
社会政治危机 28
哲学传统 31
沙门僧侣 33
沙门与社会 37
佛教之外的主要沙门宗派 39
第三章 佛陀的生平 44
年历与出生 44
出家与成道 46
传教与组织 50
最后数月与涅盘 66
第四章 佛陀的教义 81
佛陀在吠舍离城宣布的佛法总结 81
四念住 83
四正勘 87
四如意 88
五根 89
五力 92
七觉支 92
八正道 98
修行与真谛 103
第五章 因缘集合学说 107
因缘缘起论 107
四食 116
有无灵魂 117
识 125
无常 126
解脱 128
经验 130
客观事实知识 131
佛陀具一切智吗? 132
两个层次的陈述 145
关于天神 147
第六章 佛教与社会 157
佛陀与俗世 157
社会的演变和本性 158
理想社会 168
好政府 170
阶级与僧侣身份 175
佛陀对在家人说法 179
居士弟子 185
第七章 三藏结集 200
第一次三藏演诵会 200
摩揭陀帝国 206
吠舍离事件和七百比丘大会 208
第一次分裂 212
阿毗达磨 217
第八章 佛教的通俗化 226
浮屠宝塔与香客朝拜 226
诗歌与故事演唱 229
人格意义的分裂 242
阿育王崇奉佛法 245
一切有和其他问题的分裂 273
阿育王时代的梵呗诗歌 280
大实验的结果 286
第九章 十八部 296
分裂与地缘 296
上座部 303
锡兰岛 327
注疏 329
制多山部,案达罗与百乘王帝国 333
说出世部和多闻部:佛陀传和马鸣 337
一切有部、前经量部与贵霜王朝 348
东南亚 354
艺术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