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40407624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知识,探讨了比较文学的一些理论的和现实的问题。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学科的性质、沿革和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讲解文学范围内的比较文学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四部分就几种重要的文化理论,诸如后现代理论、文化人类学、阐释学、接受理论等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意见。本书还得到当代两位资深学者,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先生和复旦大学贾植芳先生撰写的序言,并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修订版教材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近些年比较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吸收进来,增加了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文化等的关系的分析,将文学与历史、符号学与文学的关系部分做了适当的修改。

序一(季羡林) 3

序二(贾植芳) 3

前言 3

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3

第一节 “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 3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 6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9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17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17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 22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 30

第四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45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类型与方法 50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50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 54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64

第二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73

第一章 文类学 73

第一节 文类学研究概述 73

第二节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 79

第三节 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举隅 83

第二章 主题学 91

第一节 主题学研究概述 92

第二节 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96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103

第三章 译介学 109

第一节 翻译研究与译介学概述 109

第二节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114

第三节 翻译文学与翻译文学史 120

第四节 翻译研究的新进展 123

第四章 形象学 128

第一节 形象学研究史 128

第二节 对“他者”形象的定义 130

第三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 133

第四节 形象学研究总结 141

第五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 147

第一节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概述 147

第二节 西方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 150

第三节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155

第六章 类型学 163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概述 163

第二节 类型学研究方法论 172

第三节 类型学研究的前景 176

第七章 比较诗学 180

第一节 比较诗学研究概述 181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论 186

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前景 192

第三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197

第一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 197

第一节 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 197

第二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相互借鉴 199

第三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差异及互补 206

第四节 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共性 208

第二章 文学与心理学 214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研究概述 214

第二节 心理学对文学的渗透 216

第三节 心理学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224

第三章 文学与宗教 230

第一节 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现状 230

第二节 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 235

第三节 跨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 239

第四章 文学与哲学 247

第一节 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概述 247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252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257

第五章 文学与科学 264

第一节 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其研究价值 264

第二节 文学与科技发展的互动作用 268

第三节 科技发展与文学中的忧患意识 272

第四节 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的启示 275

第四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 287

第一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287

第一节 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287

第二节 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 290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族群研究 294

第四节 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术语 298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 304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质 304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对比较文学的启迪 306

第三节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312

第四节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 317

第三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 323

第一节 现代阐释学的兴起 324

第二节 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研究取向 327

第三节 文学阐释学理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331

第四章 符号学与比较文学 340

第一节 符号学及其主要流派 340

第二节 符号学对比较文学的启示 344

第三节 符号学与文本解读 349

第五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 364

第一节 接受理论的新建树 365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 369

第三节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 374

第六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381

第一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 381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研究 386

第三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及其与比较文学理论的沟通 393

第七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398

第一节 相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398

第二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传通 401

第三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文学研究 409

初版后记 415

修订版后记 416

第三版后记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