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学习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2
一、有利于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 2
二、有利于控制中药及中药制剂的质量 2
三、提供合理炮制的依据 3
四、有利于改革中药剂型及提高临床疗效 4
五、有利于开辟新药源 4
第二节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发展概况 5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实用技术 7
第一节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 7
一、生物碱 7
二、苷类 7
三、挥发油 7
四、糖类 8
五、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8
六、有机酸 8
七、油脂和蜡 8
八、树脂 8
九、色素 8
十、鞣质 8
十一、无机盐 9
十二、植物酚类 9
十三、萜类 9
十四、甾体类 9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实用技术 10
一、溶剂提取技术 10
二、水蒸气蒸馏法 16
三、升华法 17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8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精制实用技术 20
一、系统溶剂分离技术 20
二、两相溶剂萃取技术 20
三、沉淀分离技术 24
四、结晶与重结晶技术 26
五、其他分离技术 27
第四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色谱实用技术 28
一、吸附色谱技术 29
二、分配色谱技术 32
三、离子交换色谱技术 33
四、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技术 35
五、凝胶色谱技术 38
六、几种经典色谱法简介及操作过程 40
七、色谱的改进和色谱仪 47
第二篇 各论 54
第三章 糖和苷 54
第一节 糖 54
一、单糖 55
二、低聚糖 56
三、多糖 56
四、糖的性质与检识 57
五、糖的提取分离 59
第二节 苷 59
一、苷的分类 59
二、苷的性质 62
三、苷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64
四、苷的检识技术 65
第四章 蒽醌类化合物 68
第一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 68
一、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 68
二、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类 69
第二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70
一、性状 70
二、升华性 70
三、溶解性 71
四、酸碱性 71
第三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72
一、蒽醌类的提取技术 72
二、蒽醌类的分离技术 72
第四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检识技术 74
一、蒽醌类化学检识技术 74
二、蒽醌类色谱检识技术 75
第五节 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76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79
第一节 香豆素类 79
一、香豆素的结构与分类 80
二、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81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82
四、香豆素的检识技术 83
五、含香豆素类化合物中药实例 84
第二节 木脂素类 84
一、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 85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87
三、木脂素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88
四、木脂素的检识技术 88
五、含木脂素类化合物中药实例 89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91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91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91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92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94
一、性状 94
二、溶解性 95
三、酸碱性 95
四、显色反应 95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97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 97
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的精制技术 98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技术 99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技术 101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检识技术 101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技术 101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检识 102
第五节 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03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106
第一节 萜类概述 106
一、含义 106
二、分类 106
三、生源途径 107
四、分布 108
五、生物活性 108
第二节 萜的各类化合物 109
一、单萜类化合物 109
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112
三、倍半萜类化合物 113
四、二萜和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115
五、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117
第三节 挥发油 117
一、挥发油的组成 118
二、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119
三、挥发油检识技术 119
四、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120
第四节 含萜类和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124
第八章 皂苷 127
第一节 结构与分类 127
一、甾体皂苷 128
二、三萜皂苷 129
第二节 皂苷的理化性质 132
一、性状 132
二、溶解性 132
三、表面活性 132
四、溶血性 132
五、皂苷的水解 133
第三节 皂苷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133
一、皂苷的提取技术 133
二、皂苷的分离精制技术 134
第四节 皂苷的检识技术 135
一、皂苷的化学检识技术 135
二、皂苷的色谱检识技术 136
第五节 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36
第九章 强心苷 139
第一节 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139
一、苷元部分 139
二、糖的部分 140
三、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141
第二节 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141
一、性状 141
二、溶解性 142
三、水解性 142
第三节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144
一、强心苷的提取技术 144
二、强心苷的分离技术 144
第四节 强心苷的检识技术 145
一、强心苷的化学检识技术 145
二、强心苷的色谱检识技术 146
第五节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实例 147
一、毛花洋地黄中西地兰的制备 147
二、黄花夹竹桃中强心灵的制取 149
第十章 生物碱 152
第一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152
一、有机胺类生物碱 153
二、氮杂环类生物碱 153
第二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58
一、性状 158
二、溶解性 159
三、碱性 159
第三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161
一、生物碱的提取技术 161
二、生物碱的分离技术 162
第四节 生物碱的检识技术 164
一、生物碱的化学检识技术 164
二、生物碱的色谱检识技术 165
第五节 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66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170
第一节 鞣质 170
一、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170
二、鞣质的理化性质 172
三、鞣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173
四、鞣质的检识技术 174
五、实例:儿茶中鞣质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75
第二节 有机酸 175
一、有机酸的结构与分类 176
二、有机酸的理化性质 176
三、有机酸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177
四、有机酸的检识技术 177
五、实例 178
第三节 氨基酸、蛋白质、酶 179
一、氨基酸 179
二、蛋白质和酶 183
第四节 动物药和矿物药中的化学成分 186
一、动物药中的化学成分 186
二、矿物药中的化学成分 190
第十二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 193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途径和方法 193
一、目标的选定 193
二、中药活性成分的预试 195
三、活性成分的筛选 196
四、活性成分的结构测定 198
第二节 中药标准提取物 201
一、概述 201
二、分类 202
三、制备方式 203
第三篇 实训 204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实训注意事项 204
实训一 薄层色谱与纸色谱 205
实训二 虎杖中蒽醌类成分和虎杖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207
实训三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210
实训四 秦皮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213
实训五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215
实训六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218
实训七 丁香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220
实训八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222
实训九 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224
实训十 小檗碱的提取精制与检识 226
实训十一 一叶萩碱的提取分离和检识 228
附录一 中药化学成分检出常用试剂及配制方法 231
附录二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的性质及限度 236
主要参考书目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