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学设计的三个隐喻 1
一、是“工业”还是“农业 1
二、是“助产”还是“催生” 3
三、是“科学”还是“艺术” 6
上篇 新课程之“新” 13
第一章 平衡协调的思维方式 13
第一节 物本与人本 13
第二节 选择与中庸 17
第三节 过程与结果 22
第二章 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27
第一节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 27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30
第三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创新 32
第三章 多元综合的课程内容 38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拓展 38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更新 40
第三节 课程结构的优化 41
第四章 强调过程的课程实施 44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44
第二节 教学认识的突破 47
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转变 52
第五章 基于发展的课程评价 56
第一节 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 56
第二节 多元综合的评价系统 58
第三节 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 60
中篇 新课程下教学设计的原点与视角 65
第六章 学科与知识 65
第一节 学科的三重结构 65
第二节 知识的二重性质 84
第三节 基于知识二重性的教学设计 91
第四节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整合性教学 96
第五节 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探究性教学 99
第六节 基于引案的表现性教学 105
第七章 智力与能力 111
第一节 为智力而教 111
第二节 为创造力而教 122
第三节 为学习能力而教 131
第四节 为实践能力而教 137
第八章 活动与发展 150
第一节 教学活动的发展任务 151
第二节 学生发展的活动机制 158
第三节 活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169
第九章 学习与教学 181
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 181
第二节 学习的性质 186
第三节 学习的类型 191
第四节 学习的过程 195
第五节 学习的机制 197
第六节 教学的原理 205
下篇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框架与方法 231
第十章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231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依据 231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取向与内容 234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构成与关系 238
第十一章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 242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重点 242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249
第三节 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254
第四节 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257
第十二章 教学情境的分析与创设 268
第一节 教学情境的要素与结构 268
第二节 教学情境的功能与作用 270
第三节 教学情境的类型及特点 274
第四节 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路及方法 275
第十三章 教学活动的分析与设计 278
第一节 教学活动的基本向度 278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多样化类型 280
第三节 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 282
第四节 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286
第十四章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291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用的方法论 291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292
第十五章 教学成果的诊断与评估 305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 305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研究问题 306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评估标准 308
结语 突破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瓶颈 311
一、教学改革面临的瓶颈 311
二、教学改革为何难以突破这些瓶颈 314
三、如何突破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瓶颈 317
主要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