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恩来,罗再琼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6755047
  • 页数:12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为高等中医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之一,全书以原文条为纲目,分别以释义、按语、病例为要点详述。本书适合各类中医院校师生教学使用。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的含义 1

一、“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及其来历 1

二、中西医结合的含义 2

三、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2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简史 3

一、“中西医汇通”思想的产生 3

二、中西医汇通派形成时期 5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期 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 11

一、创造条件时期 11

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提出 11

三、“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形成 12

四、“中西医结合并重”方针的发展 13

第二章 中西医学差异 14

第一节 中西医文化背景差异 14

一、西医学文化背景 14

二、中医学文化背景 19

第二节 认知方法差异 22

一、西医学认知方法 22

二、中医学认知方法 24

第三节 生理、病理学差异 27

一、中西医生理学差异 27

二、中西医病理学差异 29

第四节 诊断、治疗学差异 32

一、中西医诊断学差异 32

二、中西医治疗学差异 35

第五节 医学模式差异 37

一、西医学模式及其演变 37

二、中医学模式及其意义 40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 43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方法 43

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43

二、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形态研究方法 46

三、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47

四、医学免疫学研究方法 48

五、功能学研究方法 50

六、中药化学研究方法 52

七、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 54

八、动物实验与中医药研究 55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法 58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本原则 58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本方法 60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 67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67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已部分阐明 67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69

三、气的实质已部分阐明 77

四、经络功能、实质的多方位研究正在继续 78

五、中西医病因学中存在的一定的通约性和互补性 81

六、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成果显著 85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成果 89

一、传染病 89

二、内科疾病 89

三、外科疾病 94

四、妇科疾病 95

五、儿科疾病 95

六、针刺麻醉 96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模式 97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模式 97

一、病证结合中的“病”、“证”关系 97

二、病证结合模式的应用 98

三、病证结合模式的意义 99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模式 99

一、宏观微观结合模式 99

二、整体局部结合模式 10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104

一、从“病证结合”中孵化出的治疗模式 104

二、中西药有机结合模式 105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的新概念 108

第一节 微观辨证 108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08

二、概念的依据 109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12

第二节 隐潜性证 112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12

二、概念的依据 112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13

第三节 生理性肾虚 113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13

二、概念的依据 114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15

第四节 菌毒并治 115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15

二、概念的依据 116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16

第五节 高原瘀血证 117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17

二、概念的依据 117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18

第六节 急性虚证 118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18

二、概念的依据 119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20

第七节 急瘀证 120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20

二、概念的依据 120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21

第八节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121

一、概念的来源及其定义 121

二、概念的依据 122

三、概念的临床意义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