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的新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秋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7833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梳理从2000年到2012年间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状况,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研讨活动两个方面,并对研究的内容、方法、重点问题、成就与不足、发展趋势等作出总体评价。该书拟分为刑事诉讼基础理论、刑事诉讼制度、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证据制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等五个板块进行分析,力求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十余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准确、深入的介绍和阐释。

第一章 本世纪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1

一 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1

二 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 3

三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与立法、司法实践的互动 5

四 刑事诉讼法研究与司法改革相互呼应 7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成果的基本状况 8

一 关于刑事诉讼基础理论的研究 9

二 关于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的研究 10

三 关于刑事证据和证明理论及制度的研究 11

四 关于刑事司法改革问题的研究 12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学术活动的基本状况 13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转型 20

第二章 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 26

第一节 宪法与刑事诉讼 27

一 新刑诉法中“尊重与保障人权”规定的评析 28

二 我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定位 29

三 我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状况 31

四 西方国家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模式 32

五 刑事诉讼法的宪治基础 35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现代化 38

一 我国刑事诉讼的现代化目标 38

二 我国刑事诉讼的现代化图景 39

三 我国刑事诉讼现代化的内涵 40

第三节 刑事诉讼目的与价值 42

一 刑事诉讼目的 42

二 刑事诉讼价值 47

三 刑事诉讼目的与价值的关系 51

第四节 刑事诉讼构造 52

一 刑事诉讼构造的概念 52

二 域外刑事诉讼构造理论研究 53

三 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类型研究的新观点 56

四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58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59

一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59

二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范围 59

三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60

四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60

五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61

第六节 关于程序性制裁 62

一 程序性制裁的概念 62

二 程序性制裁的特征 64

三 程序性制裁的类型 66

四 程序性辩护 66

五 设置程序性法律后果的原则 68

第七节 司法审查原则 68

一 司法审查原则的基本内容 69

二 对西方国家司法审查原则的研究 70

三 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审查原则的确立 74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研究 82

第一节 管辖制度 82

一 管辖的立法体例 82

二 自诉案件管辖权 83

三 级别管辖 86

四 地域管辖 87

五 牵连管辖 89

六 管辖权异议 89

第二节 回避制度 92

一 申请回避权的主体 92

二 回避人员的适用范围 93

三 回避的程序 95

第三节 辩护制度研究 99

一 侦查阶段律师的身份 99

二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的特点 102

三 程序性辩护 105

四 修改后的律师法的效力 107

五 律师会见权 111

六 律师阅卷权 114

七 律师调查取证权 116

第四节 强制措施制度 119

一 强制措施的体系 119

二 强制措施的司法解释 120

三 拘传 121

四 取保候审 121

五 监视居住 128

六 拘留 132

七 逮捕 134

第五节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142

一 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和特点 142

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144

三 附带民事诉讼与被害人权利的保障 146

四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148

五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废 150

第四章 侦查程序研究 152

第一节 侦查权的性质 152

一 司法权与行政权:特征与区别 153

二 侦查权:性质与归属 156

第二节 侦查程序的构造 160

一 对域外侦查构造理论的考察和反思 160

二 在域外侦查构造理论基础上的创新 162

三 对我国侦查构造改革的建议与设想 163

第三节 侦查行为 165

一 讯问 165

二 搜查 172

三 监听 178

第四节 侦查监督与控制 186

第五章 审查起诉程序研究 193

第一节 公诉方式和公诉审查 193

一 公诉方式 193

二 公诉审查 197

三 简要评析 200

第二节 不起诉制度 201

一 法定不起诉 202

二 酌定不起诉 203

三 附条件不起诉 207

四 对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 215

五 简要评析 219

第三节 公诉变更制度 222

一 公诉变更制度的内容 222

二 域外公诉变更制度简述 224

三 我国公诉变更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227

四 撤回公诉制度 229

五 简要评析 233

第四节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 235

一 国外提起公诉证据标准之比较 235

二 国内学界关于提起公诉证据标准的争论 237

三 简要评析 240

第五节 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 241

一 量刑程序模式研究 241

二 量刑建议的性质、内容和审查标准 244

三 量刑建议的实施效果及前瞻 247

四 简要评析 249

第六章 审判程序研究 251

第一节 刑事审判原则和制度 252

一 直接言词原则 252

二 集中审理原则 253

三 陪审制度 254

第二节 第一审程序 255

一 庭前审查程序 255

二 法庭审理程序 256

三 量刑程序 259

第三节 简易程序 261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265

第五节 死刑复核程序 269

一 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问题 269

二 国际视野中的死刑司法制度 271

三 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建议 274

第六节 审判监督程序 278

第七节 刑事审判程序研究的综合分析 280

第七章 特别程序研究 287

第一节 特别程序的种类 287

第二节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 289

一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基本模式和基本原则 289

二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具体设置 290

第三节 刑事和解程序 295

一 刑事和解的概念与特点 296

二 刑事和解的理论探讨 298

三 刑事和解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299

第四节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304

一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模式 304

二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构建 305

三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完善 306

第五节 强制医疗程序 306

一 强制医疗的性质 307

二 强制医疗程序中的具体问题 308

第八章 刑事证据法学研究 310

第一节 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310

一 刑事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研究的学说述评 310

二 刑事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研究的新发展 319

第二节 刑事证据法的理念与原则 320

一 刑事证据法的理念 320

二 刑事证据法的原则 322

第三节 刑事证据法的基本范畴 328

一 证据 328

二 证明 333

三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338

第四节 刑事证据规则 340

一 对国外刑事证据规则的译介 341

二 刑事证据规则的本土化研究 343

第五节 刑事证明主体 349

一 刑事证明主体理论的历史沿革 350

二 刑事证明主体理论在我国的新发展 353

第六节 刑事证明对象 359

一 刑事证明对象的概念 360

二 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366

第七节 刑事证明责任 371

一 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与属性 371

二 刑事证明责任学说发展的历史沿革 376

第八节 刑事证明标准 381

一 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 381

二 刑事证明标准的具体界定 387

第九章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 394

第一节 方法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394

一 对研究方法的反思 394

二 对研究方法转型的积极倡导 396

三 多元和实证:研究方法转型的朝向 398

第二节 历史分析方法 399

第三节 比较研究方法 403

第四节 实证研究方法 405

一 对刑事诉讼法学领域实证研究方法的研讨 405

二 实证研究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中的运用 408

关键词索引 411

主要参考文献 419

后记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