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孟子传略 1
第一节 孟子之姓氏 1
第二节 孟子之籍贯 2
第三节 孟子之家庭 4
第四节 孟子之教育 5
第五节 孟子之生卒 8
第六节 孟子之游历 11
第二章 孟子书考证 14
第一节 孟子七篇 14
第二节 孟子外书 17
第三章 孟子时代之背景 19
第一节 诸侯攻伐 19
第二节 暴政横行 21
第三节 异端并作 22
第四节 社会情况 24
第四章 孟子之中心学说——人性论 26
第一节 人性论之发凡 26
第二节 孟子之性善论 29
第三节 荀子之性恶论 45
第四节 孟荀性论之异同 53
第五节 孟子性善论之真价 58
第五章 政治哲学 62
第一节 孟子政治哲学之出发点 62
第二节 民权主义 64
第三节 非功利主义 77
第四节 唯心主义 83
第五节 统一主义 87
第六节 施行仁政之方式 89
第七节 非战主义 96
第六章 人生哲学 100
第一节 孟子人生哲学之根据 100
第二节 孟子人生哲学之原则 100
第三节 孟子行为哲学 104
第七章 经济哲学 116
第一节 制产之必要 116
第二节 井田制度 119
第三节 世禄制度 131
第四节 价值论 132
第五节 职业分工问题 133
第六节 自由贸易主义 135
第七节 移民政策 136
第八章 重农主义 138
第一节 重农原理 138
第二节 重农方法 143
第三节 农业政治 144
第四节 提倡农业之功效 146
第九章 教育哲学 152
第一节 孟子以前之教育思潮 152
第二节 孟子教育哲学之发生 159
第三节 孟子教育哲学之原则 162
第四节 孟子之教学法 169
第十章 尚论古人 177
第一节 尧舜 177
第二节 禹汤 184
第三节 文王 186
第四节 伯夷伊尹柳下惠 188
第十一章 诸家学说之批评 192
第一节 杨墨 193
第二节 告子 195
第三节 兵家 199
第四节 纵横家 201
第五节 农家 203
第六节 陈仲子 205
附录 208
一 孟子年表 208
二 孟子用书举要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