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洪秀全宗教政治思想的形成&谢起章 1
论洪仁玕的“防意盛惑”思想&谢起章 9
评孙中山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因素及其主要缺陷&谢起章 17
《陈洁如回忆录》史料价值质疑&谢起章 28
试论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谢起章 34
邓小平人民群众观初探&谢起章 43
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郭汉民 52
洋务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主张&郭汉民 81
严复自由观再探讨&郭汉民 100
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异同论&郭汉民 119
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述论&郭汉民 129
太平天国与晚清政治&郭汉民 141
五四时期湖南新文化运动述评&彭秀珍 155
论清末湖南新式教育的兴起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彭秀珍 165
论向警予由教育救国论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复杂原因&彭秀珍 172
本世纪二十年代湖南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原因探析&彭秀珍 180
浅析陈独秀转向托派的原因&彭秀珍 186
试述抗战时期我国中间党派的政治态度与贡献&彭秀珍 193
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演变&刘昭豪 202
重评陶德曼调停&刘昭豪 213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刘昭豪 22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刘昭豪 23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构成及其性质和特点&刘昭豪 242
中流砥柱筑长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前的活动&刘昭豪 25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策略&刘昭豪 张清绪 257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孙中山与李大钊——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六十周年&刘昭豪 陈建成 廖忠让 265
延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上的创见&刘昭豪 273
百团大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刘昭豪 278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述评&徐平中 285
关于平江起义的几个问题&吴家丕 夏光暹 徐平中 295
彭德怀在湘军中的轶事&徐平中 夏光暹 吴家丕 307
彭德怀参加北伐的岁月&徐平中 夏光暹 315
彭德怀在南县&徐平中 夏光暹 324
彭德怀童、少年的遭遇&徐平中 夏光暹 吴家丕 332
刘少奇同志在安源路矿达成的十三条协议是维护工人利益的&宋兴祥 340
关于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问题&宋兴祥 347
试论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的原因&钟启河 354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述评&钟启河 362
第一次长沙会战述评&钟启河 姜海湖 368
左宗棠与台湾——开发保卫台湾的历史贡献&钟启河 376
湖南海外华人华侨的形成发展过程&钟启河 39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的演变&杨昌宴 405
重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决策&刘松茂 413
试论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刘松茂 419
论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若干特点&刘松茂 428
论毛泽东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分析与党建理论的创新&刘松茂 436
论解放战争时期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历史作用&刘松茂 444
试论毛泽东对劳动者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探索&刘松茂 451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历史依据&刘松茂 461
新发现的彭德怀的一封信&刘松茂 许敏 467
南昌起义与统一战线&刘松茂 471
任弼时的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战略思想研究&黄灵辉 刘松茂 479
瞿秋白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足迹&杨秀春 刘松茂 483
论章乃器的货币金融理论&刘松茂 杨秀春 492
论汪精卫与吴佩孚对日寇诱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刘松茂 499
关于湖南自治运动的几个问题&刘松茂 508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试论毛泽东个人特质与中国革命特点的契合&刘松茂 515
李富春与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刘松茂 525
抗战时期的讨汪反投降运动&刘松茂 唐正芒 534
略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讨汪运动&刘松茂 唐正芒 537
李富春和国家计委的改组&刘松茂 544
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探索&刘松茂 蒲红华 554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应该制度化法律化——发展多党派合作制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吴家丕 刘松茂 562
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初探&刘松茂 郭文亮 570
试论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理论贡献&蒲红华 刘松茂 579
湘籍革命家群体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雷国珍 刘松茂 586
周佛海叛党原因浅析&刘松茂 佘湘 595
中国国民党改组派述评&刘松茂 603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军事战略方针的形成&刘松茂 610
血洒抗日沙场 筑就历史丰碑——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刘松茂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