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缘起 1
一 价值秩序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时代问题 1
二 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多维视角的透视 2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需要准确定位 2
第二节 研究意义 4
一 研究舍勒的意义 4
二 研究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意义 5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7
一 国外对舍勒及其价值理论的研究 7
二 国内对舍勒及其价值理论的研究 8
三 国内关于价值秩序的研究 10
第四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1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2
第六节 舍勒对“社会”和“历史”的现象学界定 14
第二章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历史话语背景 17
第一节 时代背景 17
一 社会变革背景 17
二 时代精神背景 20
三 学术研究背景 23
第二节 理论来源 25
一 基督教的思想质素 25
二 现象学理论与方法 27
三 生命哲学的思想启迪 31
第三节 理论旨趣 36
一 重新审理现代性 36
二 尝试为道德奠基 40
第三章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 43
第一节 价值秩序是自身被给予的质料秩序 44
一 舍勒对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揭示 45
二 舍勒的价值样式与价值秩序论 49
三 舍勒为价值秩序的合法性辩护 59
第二节 价值秩序从根本上是一种人心秩序 65
一 人心秩序首先表现为爱的秩序 65
二 爱的秩序是价值秩序的先天依据 67
第三节 价值秩序是社会秩序的深层根据 68
一 从价值秩序蕴含的三对关系来看 68
二 从价值秩序具有的功能作用来看 77
第四章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构建逻辑解析 81
第一节 人的精神本质是价值秩序理论的前提 81
一 人的本质规定性在于精神 82
二 精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对象化的自由存在 85
三 精神是行为、功能和力量的统一 88
第二节 精神直观是价值秩序理论的方法支持 91
一 精神直观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91
二 精神直观认识方法的实质是精神体验 93
三 舍勒对精神直观的主体间性问题的辩解 95
第三节 情感理性是价值秩序理论的合法性基础 99
一 情感理性属于精神的非逻辑维度 100
二 情感理性具有优先性、在此性和不可证性 103
三 情感理性构成价值秩序理论的基石 106
第五章 价值秩序理论对社会历史变迁的解释 111
第一节 心性的现代转变——舍勒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探讨 111
一 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已有研究的简要回顾 111
二 舍勒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独特探索 114
第二节 价值秩序的失衡——古代社会的遗憾 118
一 古代人类型及心性 118
二 古代人的价值追求 119
第三节 价值秩序的颠倒——现代社会的无奈 121
一 现代人类型与价值秩序的颠倒 122
二 价值秩序颠倒的根源及其机制 126
三 价值秩序颠倒的悖谬与无奈 132
第四节 价值秩序的重建——未来社会的期盼 135
一 修复人心是资本主义的未来出路 135
二 修复人心重建价值秩序的可能途径 137
三 基督教社会主义及其批判与超越 143
第六章 价值秩序理论与马克思哲学的沟通交流 147
第一节 关于社会秩序的一般理解 147
一 社会秩序的内涵与构成 148
二 社会组织秩序与人心价值秩序的关系 149
第二节 社会秩序的正当性:马克思与舍勒的不同分析视角 152
一 马克思的社会组织秩序视角及与舍勒的不同 153
二 马克思与舍勒视角差异的产生原因分析 158
第三节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与马克思哲学的沟通融合 161
一 关于人的存在本质 162
二 关于价值的认识 164
三 关于社会秩序的演变 165
第四节 在沟通融合中认识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168
第五节 对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总体评价 171
第七章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的当代启示 174
第一节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74
一 价值秩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难题 174
二 价值秩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177
三 价值秩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82
第二节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对当代中国文明秩序构建的启示 184
一 不可验证的方法与可以理解的结论 184
二 价值秩序是文明秩序的深层根据 188
三 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与解决之道 191
四 舍勒价值秩序理论对当代中国文明秩序构建的启示 194
附录 马克斯·舍勒学术生平 197
主要参考文献 200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