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视野下经侦法律使用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房军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8293258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论及罪刑法定原则与经济犯罪、经济刑法溯及力、单位经济犯罪、共同经济犯罪以及经济犯罪主观因素、罪数、数额、管辖等诸多打击经济犯罪中的基本问题,并就若干争议与疑难问题进行解析。作者多年研究经济犯罪的认定与侦查,并曾任职辽宁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该书均有较强的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第一章 罪刑法定原则与经济犯罪 1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经济犯罪的法定犯特征 1

(一)经济犯罪之特性——法定犯 1

(二)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经济犯罪刑事违法性 2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非法经营犯罪司法解释 2

(一)确立非法经营罪之初衷 2

(二)罪刑法定原则确立后的新“口袋” 3

(三)无奈的抉择 8

(四)规范性文件中的非法经营罪 9

(五)法官眼中的非法经营罪 10

三、认定经济犯罪中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19

(一)排除干扰,坚定法律是定罪量刑唯一依据的理念 20

(二)正确理解罪刑法定原则之“法” 20

(三)对经济犯罪的法定犯特征应有清醒的认识 21

(四)不得随意适用刑法中的“兜底条款” 22

(五)重视判例的重要参考作用 23

第二章 经济犯罪的罪名 24

一、问题的提出 24

二、1997年《刑法》有多少经济犯罪罪名 26

三、1999年以来经济犯罪罪名的主要变化 26

四、刑法罪名确定机制的演进与革新 29

(一)刑法罪名确定机制演进的两个阶段 29

(二)现行刑法罪名确定机制之不足 31

(三)完善我国刑法罪名确定机制的设想 32

第三章 经济刑法的溯及力 34

一、问题的提出 34

二、经济刑法立法沿革 35

三、新旧经济刑法适用的原则与方法 37

(一)“从旧兼从轻”的刑法表述 37

(二)《刑法》第十二条所云“处刑较轻”之含义 37

(三)主刑完全相同而附加刑不同之情形的处理 38

(四)相关数额及情节的出处 39

四、新旧经济刑法适用举例 41

(一)赵某涉嫌滥用职权案 41

(二)李某窃取他人信用卡磁条信息案 42

(三)张某涉嫌贷款诈骗案 42

五、新旧经济刑法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4

(一)处罚轻重之外的考量:追诉期限 44

(二)追诉时效原则的“从旧兼从轻” 45

(三)跨法犯的处理 46

(四)存在中间法情形的处理 46

第四章 经济犯罪司法解释的溯及力 49

一、问题的提出 49

二、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简要回顾 50

(一)关于确定刑法罪名的不同司法解释 50

(二)关于经济犯罪追诉标准的不同司法解释 51

(三)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不同司法解释 53

(四)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假药、劣药犯罪的不同司法解释 54

(五)追诉标准解释与其后司法解释的不同 55

(六)关于金融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不同解释 56

(七)关于假币犯罪犯罪对象的不同解释 57

三、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的原则与方法 57

(一)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的基本原则 58

(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的双重含义 58

(三)司法解释的“从旧兼从轻” 60

(四)司法解释“从旧兼从轻”的技术细节 61

四、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举例 61

(一)钱某非法经营食盐案 61

(二)孙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62

(三)李某等非法经营案 63

五、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中的例外情况 63

第五章 单位经济犯罪 65

一、问题的提出 65

(一)单位经济犯罪之雏形 65

(二)经济犯罪中单位犯罪的比重 66

(三)研究单位经济犯罪的意义 66

二、单位犯罪刑法规定简析 71

(一)《刑法》总则关于单位犯罪之简要规定 71

(二)《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之内涵 72

(三)《刑法》分则关于单位犯罪规定的几种情形 73

三、单位犯罪的概念与一般构成特征 76

(一)单位犯罪概念之纷争 76

(二)单位犯罪的一般构成特征 78

四、单位犯罪中相关责任人的界定 80

(一)《刑法》总则中相关责任人之空白内涵 80

(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界定 81

(三)“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界定 82

(四)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为主从犯关系 83

五、几种单位经济犯罪主体的法律适用 84

(一)村委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84

(二)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85

(三)个人独资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85

(四)合伙企业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86

(五)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单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86

(六)人民法院不能将未起诉的单位列为被告单位,但可以依据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处理已起诉的相关自然人 87

(七)犯罪后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的 88

(八)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88

六、单位共同犯罪与单位自首 89

(一)单位共同犯罪 89

(二)单位自首 90

第六章 共同经济犯罪 92

一、问题的提出 92

二、共同经济犯罪的成立条件 93

三、共同经济犯罪中的身份犯 95

(一)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里应外合共同实施的经济犯罪行为 95

(二)具有不同身份且均利用了职务便利的共同经济犯罪行为 98

四、共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帮助犯 99

(一)法条明确规定按共犯处理的帮助犯 99

(二)伪造货币犯罪之帮助犯 100

(三)非法出版物相关犯罪之帮助犯 101

(四)非法集资类经济犯罪之帮助犯 101

(五)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之帮助犯 101

(六)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之帮助犯 102

(七)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犯罪之帮助犯 102

(八)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之帮助犯 103

五、共同经济犯罪中特殊的帮助犯 104

(一)按专门罪名处理:渎职类帮助犯 104

(二)洗钱类犯罪:事后帮助犯 105

六、共同经济犯罪与单位经济犯罪 107

(一)两种可以并存的犯罪形态 107

(二)三种共同经济犯罪形式 107

(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之间不是必然的主、从犯关系 108

第七章 经济犯罪的主观因素 110

一、经济犯罪主观因素概说 110

(一)经济犯罪主观因素的概念 110

(二)主观因素与主观要件 111

(三)无故意且无过失则无犯罪 111

二、过失经济犯罪 112

三、经济犯罪中的目的犯 113

(一)广义的犯罪目的 113

(二)《刑法》分则明确规定的目的犯 114

(三)《刑法》分则未明示但为各界所公认的目的犯 117

(四)伪造货币犯罪亦是目的犯 118

(五)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达非法占有目的之金融诈骗犯罪是未遂 118

(六)经济犯罪几种特定目的之推定 119

四、经济犯罪中的“明知” 120

(一)“明知”的双重内涵 120

(二)“自认明知”与“推定明知” 121

(三)《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明知”的经济犯罪 121

(四)部分经济犯罪“明知”的推定 124

五、经济犯罪的违法性认识 126

(一)违法性认识的两种观点 126

(二)经济犯罪违法性认识之否定 126

第八章 经济犯罪的罪数 127

一、经济犯罪罪数概说 127

二、经济犯罪中的继续犯 128

(一)继续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128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继续犯 128

三、经济犯罪中的连续犯 129

(一)连续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129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连续犯 129

(三)《刑法》经济犯罪连续犯规定解析 130

(四)与“连续犯”类似的一种情况 132

四、经济犯罪中的牵连犯 134

(一)牵连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134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牵连犯 136

五、经济犯罪中的吸收犯 138

(一)吸收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138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吸收犯 139

六、经济犯罪中的想象竞合犯 140

(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140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想象竞合犯 140

七、经济犯罪中的法条竞合犯 142

(一)法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142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法条竞合犯 143

第九章 经济犯罪的数额 145

一、经济犯罪数额的概念 145

二、常见的经济犯罪数额 145

(一)销售金额、货值金额 145

(二)偷逃应缴税额 147

(三)偷税数额、应纳税额、逃避缴纳税款数额 148

(四)虚开税款数额、税款被骗数额 149

(五)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 150

三、经济犯罪数额之局限 157

(一)以数额为定罪量刑依据之局限 157

(二)以损失数额为定罪量刑依据之局限 158

(三)以行为数额为定罪量刑依据之局限 159

(四)单位与个人犯罪数额差异之局限 160

(五)数额地区差异之局限 161

四、经济犯罪数额的出处 161

(一)法条中直接规定数额 161

(二)司法解释中规定数额 161

(三)追诉标准汇编有关文件中的数额 163

(四)新解释中修正的数额 163

(五)省、市、区规定数额 164

五、经济犯罪数额的计算 164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货值金额的计算 164

(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中应缴税额的计算 165

(三)知识产权犯罪中非法经营数额的计算 166

(四)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中非法经营数额的计算 167

(五)诈骗类经济犯罪数额的计算 167

第十章 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169

一、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的价值所在 169

(一)解决了经济刑法的可操作性问题 169

(二)解决了规定分散、难于查找的问题 170

二、适用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中应注意的问题 171

(一)立案追诉标准只规定了相关数额或情节 171

(二)新规定的出台将随时修正现有立案追诉标准 172

三、《立案追诉标准(二)》的主要变化 173

(一)文件名称的变化 173

(二)体例的变化 174

(三)增加了10种新规定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175

(四)删除了1种已废除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176

(五)修改了10种经济犯罪案件的名称 177

(六)调整了大部分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178

(七)6种经济犯罪不再按是否单位犯罪规定差额标准 180

(八)除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案外不再设定地区差异标准 180

第十一章 经济犯罪的管辖 181

一、诉讼法范畴的经济犯罪管辖 181

(一)《刑诉法》的原则规定 181

(二)1998年《规定》的进一步诠释 182

(三)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两类典型经济犯罪 182

(四)缉私警察的刑事管辖权 183

(五)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内部分工 183

二、实体法范畴的经济犯罪管辖 184

(一)对国内经济犯罪的管辖 184

(二)对国外经济犯罪的管辖 185

三、犯罪地、居住地、被害人所在地 186

(一)犯罪地 186

(二)居住地 187

(三)被害人所在地 188

四、网络经济犯罪的管辖 190

(一)网络经济犯罪管辖的原则 191

(二)网络经济犯罪管辖的新规定 191

(三)网络经济犯罪管辖的争议处理 192

五、经济犯罪的指定管辖 193

附:经济犯罪管辖的局限与完善 193

(一)海关刑事管辖权的配置与优化 194

(二)侦查管辖权多元化——以洗钱犯罪为例 197

附录一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实施后我国经济刑法主要变化及其立法背景 200

附录二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汇总表 210

主要参考文献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