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麻醉护理学发展史 1
第一节 麻醉护理学概念 2
一、护理学相关知识 2
二、护士的类别 3
三、麻醉护理学 4
第二节 国外麻醉护理学发展史 4
一、美国麻醉护理学概况 4
二、其他国家麻醉护理发展史 7
第三节 国内麻醉护理学发展史 8
一、麻醉护理学教育 8
二、麻醉护理学研究和论文发表 9
三、麻醉护理工作 9
第二章 麻醉科的建设与工作范畴 10
第一节 麻醉科建设 10
一、规范的麻醉科 10
二、麻醉科的编制 11
三、麻醉科设备及设施 11
第二节 麻醉科的工作任务及管理 12
一、麻醉工作概念 12
二、麻醉科的工作范畴 13
第三节 麻醉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及制度 13
一、麻醉科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14
二、麻醉科护理人员工作制度 15
第三章 麻醉专科护士的培养 16
第一节 培养麻醉专科护士的必要性 16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7
二、我国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 17
三、规范麻醉科管理与诊疗工作的需要 17
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需要 17
第二节 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18
一、基地的建设 18
二、管理办法 18
第三节 专科护士考核与资格认证 18
一、结业考试 18
二、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 19
第二篇 麻醉护理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21
第四章 围术期常用药物 21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22
一、吸入麻醉药 22
二、静脉麻醉药 23
三、全身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 25
第二节 镇静安定药 25
一、苯二氮?类 25
二、吩噻嗪类 27
三、丁酰苯类 27
四、其他镇静安定药 28
第三节 中枢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28
一、概述 28
二、阿片受体激动药 30
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30
四、阿片受体拮抗药 31
五、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32
第四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32
一、概述 32
二、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 33
三、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 34
四、环氧酶/脂氧酶抑制剂 34
第五节 肌松药 34
一、去极化肌松药 35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 36
三、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7
四、肌松药作用的逆转 37
第六节 局部麻醉药 38
一、概述 38
二、酯类局麻药 38
三、酰胺类局麻药 39
第七节 其他药物 39
一、正性肌力药 40
二、血管收缩药 42
三、血管扩张药 42
四、抗心律失常药 43
五、其他常用药物 44
第八节 围术期药物相互作用 45
一、概述 45
二、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46
三、麻醉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7
第五章 围术期液体管理 50
第一节 围术期患者的容量评估 51
一、体液的总量及其分布 51
二、围术期患者的体液改变 52
第二节 常用液体的种类 52
一、晶体液 53
二、胶体液 53
三、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较 54
第三节 术中液体治疗和补液的护理要点 54
一、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55
二、液体治疗的实施 56
三、术中输液的监测 56
四、液体治疗的护理 57
第四节 输血 61
一、输血注意事项 61
二、输血适应证 62
三、输血并发症 62
第五节 血液保护 65
一、成分输血 65
二、自身输血 67
第六章 监测技术与护理 69
第一节 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 70
一、临床观察 70
二、肺容量监测 71
三、动态肺容量 72
四、小气道功能监测 73
五、气道反应性 74
第二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与护理 74
一、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定义 74
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仪原理 74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意义 74
四、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 74
第三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与护理 75
一、概念 75
二、监测原理 75
三、PETCO2的数值及波形 75
四、监测意义 76
五、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器的维护 76
六、呼气末二氧化碳异常波形的监测与处理 77
第四节 动脉压监测与护理 77
一、血压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 77
二、血压异常的观察 77
三、血压的测量方法 78
第五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与护理 81
一、深静脉穿刺途径 82
二、中心静脉测压方法 82
三、中心静脉压力波形 82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83
五、中心静脉穿刺并发症及其防治 83
六、中心静脉测压导管的护理 84
第六节 肺动脉压监测与护理 85
一、监测方法 85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85
三、肺动脉压监测临床意义 86
四、并发症及防治 87
五、肺动脉导管的护理 87
第七节 心输出量监测与护理 88
一、心输出量监测方法 88
二、心输出量监测护理 89
第八节 颅内压监测 89
一、颅内压概念及生理意义 90
二、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90
三、颅内压测定方法 91
四、颅内压监测的判断 91
五、颅内压监测置管后护理 91
第九节 麻醉深度监测与护理 92
一、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 93
二、麻醉深度电生理方法测定 94
三、麻醉深度监测的护理 95
第十节 脑血流监测与护理 95
一、脑血流监测方法 95
二、脑血流监测的护理 96
第十一节 脑氧饱和度监测与护理 96
一、脑氧饱和度的监测原理 96
二、脑氧饱和度的监测方法 97
三、脑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97
第十二节 肌松监测与护理 97
一、肌松监测的方法 97
二、神经肌肉阻滞恢复的临床估测法 98
三、电刺激的类型和方式 98
四、肌松监测的临床适应证 100
五、肌松监测的护理 100
第十三节 体温监测及保温降温技术 101
一、围术期体温变化的因素 101
二、体温变化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103
三、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103
四、常用体温监测技术及部位 104
五、预防和控制低体温 105
六、体温升高的防治 105
第十四节 心电图监测 106
一、心电监测仪 106
二、临床常用电极和导联 106
三、物品准备 107
四、监护电极常见故障 107
五、注意事项 107
六、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 107
第十五节 血气分析 114
一、血气分析常用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114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15
第三篇 临床麻醉护理学 119
第七章 麻醉前访视与护理 119
第一节 病情评估及评价指标 120
一、麻醉前访视 120
二、病情评估 121
第二节 麻醉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123
一、病人在麻醉手术前的心理状态 123
二、做好病人心理问题的评估 123
三、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 124
四、术前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124
第三节 麻醉前的准备与护理 125
一、麻醉前心理准备与护理 125
二、麻醉前常规准备和护理 125
第八章 麻醉前护理准备 128
第一节 麻醉药品的准备 129
一、麻醉药品室常备药品 129
二、麻醉诱导前药品准备注意事项 130
第二节 麻醉器具的准备 130
一、呼吸道一次性耗材 131
二、动、静脉通路一次性耗材 139
三、区域神经阻滞一次性耗材 140
四、麻醉辅助器械 141
第三节 麻醉仪器的准备 145
一、麻醉机准备 145
二、监护仪的准备 147
第四节 不同麻醉方式及技术操作的准备 149
一、不同麻醉方式药品、物品和仪器的准备 149
二、不同技术药品、物品和仪器的准备 149
三、特殊病症麻醉的物品准备 150
第五节 体外循环术前准备 150
一、体外循环消耗品的准备 151
二、体外循环药品的准备 152
三、体外循环的仪器耗材准备 152
第九章 气道管理及护理 153
第一节 相关解剖结构 154
一、鼻腔的相关解剖 154
二、咽部相关解剖 155
三、喉部的相关解剖 156
四、气管及支气管的相关解剖 156
第二节 气道通气方式 158
一、声门上通气 158
二、声门下通气 160
第三节 气管内插管方法与护理 161
一、插管前准备 161
二、气管内插管方法 165
第四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与护理 168
一、困难气道评估 169
二、困难气道的用具 169
三、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171
第五节 拔管术及护理 173
一、适应证 173
二、禁忌证 173
三、护理 173
第六节 气管插管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174
一、适应证 174
二、禁忌证 174
三、并发症 174
第十章 各种麻醉的护理 177
第一节 局部麻醉的护理 178
一、常用局部麻醉药 178
二、局部麻醉药的使用原则 179
三、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180
四、局部麻醉的方法 180
五、局部麻醉的护理 182
第二节 吸入麻醉的护理 183
一、麻醉前护理 183
二、吸入麻醉的诱导 184
三、吸入麻醉的维持 184
四、吸入麻醉的苏醒及恢复 185
五、吸入麻醉期间的监测与护理 185
六、手术结束的护理 187
第三节 静脉麻醉的护理 187
一、静脉麻醉概况 187
二、静脉麻醉的实施与护理 188
第四节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 190
一、椎管内阻滞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190
二、硬膜外阻滞的护理 194
三、骶管阻滞的护理 200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护理 202
五、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与护理 205
第五节 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 206
一、神经阻滞麻醉注意事项 206
二、神经刺激器的使用 207
三、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 207
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 211
第六节 体外循环麻醉的护理 212
一、体外循环的原理 212
二、体外循环的麻醉原则 212
三、体外循环的麻醉护理 213
第七节 器官移植手术麻醉的护理 213
一、肾移植手术的麻醉与护理 213
二、肝脏移植的麻醉与护理 216
三、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和护理 218
第八节 控制性降压技术的护理 220
一、控制性降压适应证和禁忌证 220
二、控制性降压常用方法和药物 221
三、控制性降压的注意事项 221
四、控制性降压的实施与护理 222
第九节 手术室外麻醉的护理 223
一、手术室外麻醉特点与基本要求 223
二、麻醉处理与护理的基本要求 224
第十一章 围术期常见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护理 232
第一节 全身麻醉并发症的护理 233
一、呼吸道梗阻 233
二、支气管痉挛 235
三、低氧血症 236
四、高二氧化碳血症 238
五、吸入性肺炎 239
六、低血压 241
七、高血压 242
八、心律失常 243
九、心肌缺血 243
十、全麻后苏醒延迟 244
十一、术后恶心与呕吐 244
十二、术后寒战 245
十三、术后躁动 246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护理 246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及护理 246
二、硬膜外腔阻滞的并发症 248
第三节 神经阻滞麻醉并发症的护理 250
一、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高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250
二、神经阻滞不完善 250
三、全脊髓麻醉或高位硬脊膜外间隙麻醉 250
四、神经损伤 251
五、气胸或血胸 251
六、膈神经阻滞 251
七、霍纳综合征 252
第四节 围术期危象的护理 252
一、甲亢危象的护理 252
二、嗜铬细胞瘤危象 253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与护理 254
四、高血糖高渗状态 255
第十二章 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 257
第一节 恢复室的建制 257
一、组织结构 257
二、麻醉恢复室的地点与设施 258
三、麻醉恢复室常规设备 258
四、麻醉恢复室的药品配备 258
第二节 出入恢复室的标准 259
一、恢复室的收治标准 259
二、恢复室的离开标准 259
第三节 恢复室病人的护理 261
一、恢复患者的转入 261
二、患者恢复期间的监测、评估、护理与记录 261
三、拔管处理及相关事项 262
四、恢复患者的转出 263
第四节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63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护理 264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266
三、神经系统并发症 268
四、谵妄和躁动 269
五、疼痛 270
六、肾脏并发症 271
七、恶心呕吐 272
八、低温和高热 272
第四篇 重症医学护理学 275
第十三章 重症医学常见护理技术 275
第一节 各类导管的护理 276
一、外科引流管护理 276
二、肠内营养导管护理 276
三、动静脉导管护理 278
第二节 气道管理 280
一、氧气疗法 281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 284
第三节 胸部物理治疗 289
一、概述 289
二、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290
三、胸部物理治疗方法 290
四、胸部物理治疗效果评价 293
五、胸部物理治疗护理 293
第四节 呼吸机应用监护技术 294
一、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 294
二、机械通气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96
三、呼吸机主要参数的调节 297
四、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 298
五、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299
第五节 血液净化技术护理 300
一、血液透析 300
二、血液滤过 303
三、血液灌注 304
四、血浆置换 304
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304
六、腹膜透析 304
第六节 重症护理文件书写 306
一、监护单记录内容 306
二、监护记录单记述的原则与要求 306
第十四章 心肺脑复苏 308
第一节 围术期呼吸、心搏骤停的原因及类型 309
一、呼吸、心搏骤停的原因 309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310
第二节 心搏骤停的诊断 311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程序 311
一、基础生命支持 312
二、高级生命支持 317
三、心脏骤停后处理 319
第四节 脑复苏 320
一、亚低温治疗 320
二、脱水利尿 320
三、促进脑组织血流再灌注 320
四、控制高血糖 320
五、控制惊厥 321
六、辅助措施 321
七、心肺脑复苏后病人的预测与观察 321
第十五章 各脏器功能不全的护理 324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不全的护理 325
一、病因 325
二、病理生理特点 325
三、护理评估 326
四、监测与处理 327
五、护理 329
第二节 循环功能不全的护理 330
一、病因 330
二、病理生理特点 331
三、护理评估 331
四、监测与处理 333
五、护理 333
第三节 肝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 335
一、病因 335
二、病理生理特点 335
三、护理评估 336
四、监测与处理 338
五、护理 339
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 341
一、病因 341
二、护理评估 341
三、监测与处理 342
四、护理 343
第五节 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的护理 346
一、病因 346
二、病理生理特点 347
三、护理评估 347
四、监测与处理 348
五、护理 350
第六节 肾功能不全的护理 352
一、病因 352
二、病理生理特点 353
三、临床表现 354
四、诊断标准 356
五、监测与处理 356
六、护理 358
第七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护理 360
一、病因 360
二、病理生理特点 360
三、临床表现 361
四、诊断要点 362
五、监测与处理 363
六、护理 364
第八节 休克的护理 365
一、病因 365
二、病理生理特点 366
三、临床表现 367
四、诊断 368
五、治疗原则 368
六、护理 371
第九节 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护理 376
一、病因 376
二、病理生理特点 377
三、临床表现 377
四、诊断 378
五、监测与处理 380
六、护理 381
第五篇 疼痛诊疗护理学 385
第十六章 疼痛的概述 385
第一节 疼痛认识的发展史 386
一、古代对疼痛的认识 386
二、中世纪时代对疼痛的认识 386
三、文艺复兴时期对疼痛的认识 386
四、18世纪至20世纪对疼痛的认识 387
第二节 疼痛认识的现状 387
一、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388
二、疼痛的流行病学 391
三、疼痛的治疗现状 391
四、医学组织对疼痛的日益重视 392
五、疼痛诊疗的法律问题 393
六、我国疼痛学发展的现状 393
第三节 疼痛相关概念 394
一、疼痛的定义 394
二、痛觉的形成、传导和调节 394
三、疼痛产生的机制 397
第十七章 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401
第一节 疼痛的分类 401
一、疼痛的性质分类 401
二、疼痛的部位分类 402
三、疼痛的病因分类 403
四、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 405
第二节 疼痛的评估 405
一、强度量表 406
二、疼痛问卷表 408
三、疼痛的综合评估 410
第十八章 疼痛治疗与护理 412
第一节 急性疼痛护理 412
一、手术后疼痛的治疗与护理 413
二、分娩疼痛的护理 416
三、创伤性疼痛的护理 419
四、烧伤疼痛的护理 420
第二节 慢性疼痛的护理 421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护理 421
二、癌性疼痛的护理 426
第三节 自控镇痛技术及护理 428
一、概述 428
二、PCA技术参数 428
三、PCA的临床分类 429
四、PCA的护理 431
第六篇 麻醉护理管理 435
第十九章 麻醉科药品管理 435
第一节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相关法规摘录 436
一、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 436
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与管理的法律责任 437
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 438
第二节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439
一、医疗单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439
二、麻醉科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442
三、麻醉科各类药品管理办法 442
第三节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流程 443
第二十章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 454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 454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454
二、医院感染的特征 455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 456
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58
第二节 麻醉科常见医院感染 459
一、感染原因 459
二、常见感染及其预防 460
第三节 麻醉科医院感染的控制 461
一、组织管理 461
二、人员管理 462
三、消毒隔离 463
四、抗菌药物应用 467
第四节 无菌技术 468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和原则 468
二、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469
第二十一章 麻醉科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 474
第一节 麻醉机 475
一、麻醉机的分类 475
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 475
三、麻醉呼吸机的参数设置 478
四、麻醉机使用前准备与检查 478
五、全麻中麻醉机的使用 479
六、麻醉机常见故障排除 479
七、麻醉机保养与消毒 480
第二节 监护仪 480
一、多参数监护仪 481
二、除颤监护仪 483
三、肌松监测仪 484
第三节 医用输注设备 485
一、容量输液泵 485
二、微量注射泵 486
三、麻醉镇痛泵 487
第四节 自体血液回收机 489
一、自体血液回收机的结构 489
二、自体血液回收的禁忌证 490
三、血液回收机工作原理 490
四、血液回收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491
第二十二章 麻醉科信息管理 493
第一节 信息管理的相关概念 494
一、信息和信息管理 494
二、麻醉科信息特点 495
第二节 麻醉科信息管理 495
一、麻醉信息采集和管理的一般要求 495
二、麻醉文书的书写规范 496
三、电子病历 500
第三节 麻醉信息管理系统 501
一、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 501
二、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502
三、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