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基础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的理论基础 6
第一节 区域、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 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基本理论 7
第三节 区域规划基本理论 12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18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8
第二节 自然地理分区 22
第三节 区域自然地理基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6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地理基础 29
第一节 建制沿革与区位条件 29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与基本特征 31
第三节 自然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35
第四节 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进程中的民族与人口 43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47
第一节 西部省际区域经济比较评价 47
第二节 区内县域经济比较评价 50
第三节 小结和讨论 52
第六章 区域PRED系统及其发展 54
第一节 人口、民族与区域经济发展 54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64
第三节 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 66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机理 79
第一节 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与开发区建设 79
第二节 NDA空间布局与发展现状 81
第三节 企业集群的空间特征与产业集聚区 86
第四节 NDA及其企业协调发展战略 87
第五节 NDA及其企、监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92
第八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系统研究 97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时空差异性 97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SSM分析 98
第三节 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及其演进 101
第九章 区域“三农”发展与系统优化 105
第一节 区域“三农”发展的基本分析 106
第二节 区域“三农”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107
第三节 “三农”发展的区域问题 110
第四节 “三农”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 113
第十章 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论 119
第一节 经济学方法论及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论 119
第二节 区域规划中的系统论方法 126
第三节 区域经济规划所使用的具体方法 136
第十一章 区域规划决策 142
第一节 决策与区域规划决策 142
第二节 区域规划决策的过程分析 149
第三节 区域规划决策机制构建 161
第四节 区域规划决策的制度 177
第十二章 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 189
第一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缘起 189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 191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与发展格局 194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 197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 20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原则 200
第二节 区域经济活动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方法 205
第二篇 区域经济战略 215
第一章 概述 215
第二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特点 239
第三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任务 258
第四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指导理论和应用模型 269
第五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原则 285
第六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协调 303
第七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条件 321
第八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模式 346
第九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内容 365
第十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构成 377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编制 405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战略的鉴定、决策与实施 415
第三篇 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与编制 427
第一章 区域规划的系统思想 427
第二章 区域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及行政体系 432
第三章 区域规划的运行体系 442
第四章 区域规划的指标体系 448
第五章 区域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应用 452
第六章 区域规划的编制依据和方法 455
第七章 区域规划成果的编制 463
第四篇 城市化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67
第一章 城市、城市化及城镇体系 467
第二章 城镇体系的发展 474
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483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的条件分析 496
第五章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503
第五篇 城市经济区与区域 511
第一章 城市经济区与区域经济发展 511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规划 517
第三章 区域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 523
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规划实践案例 532
第六篇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539
第一章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 539
第二章 区域产业类型和发展条件 542
第三章 区域比较优势与主导产业的选择 548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 551
第五章 区域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分析 555
第六章 产业规划的系统设计 559
第七篇 国土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 567
第一章 国土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 567
第二章 国土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574
第三章 国土资源开发规划 578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 585
第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599
第八篇 社会基础产业配置规划 613
第一章 社会基础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 613
第二章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618
第三章 区域公用设施系统规划 623
第四章 区域社会基础系统规划 628
第五章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案例 636
第九篇 区域信息化建设规划 651
第一章 区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651
第二章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653
第一节 区域信息化建设现状 653
第二节 区域信息化发展条件 655
第三节 区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656
第三章 区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658
第一节 方针与原则 658
第二节 发展目标 660
第四章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架构 661
第五章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和重点工程 662
第一节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62
第二节 电子政务建设工程 663
第三节 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 664
第四节 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 666
第五节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程 668
第六节 产业、商贸信息化工程 668
第七节 信息产业工程 670
第六章 区域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 672
第一节 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核心推进信息化建设 672
第二节 形成多元化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格局 672
第三节 扩大用户群,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 673
第四节 建立安全防护和信息法规保障体系 673
第五节 建立有效机制,开展合理业务 674
第六节 建立信息化工程标准规范体系 674
第七节 建立专家和信息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675
第八节 建立效能监督机制 675
第十篇 区域营销 679
第一章 区域营销文献实践综述 679
第一节 市场营销学理论 679
第二节 国外学者区域市场营销理论述评 690
第三节 我国学者对区域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 698
第四节 国内外区域营销实践综述 701
第二章 区域营销的基本理论 706
第一节 区域营销的内涵 706
第二节 谁来进行区域营销 713
第三节 区域营销的目标顾客及其消费决策模式 718
第四节 区域营销的主要战略方法 728
第五节 区域营销的产品策略 731
第六节 区域营销的定价策略 747
第七节 区域营销的渠道策略 758
第八节 区域的整合营销传播 761
第九节 区域营销的战略环境分析 766
第十节 区域营销的品牌战略 771
第三章 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营销 777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营销的战略环境分析 777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营销的品牌战略 794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营销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800
第十一篇 城市区域经济运行分析 819
第一章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背景基础 819
第一节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的内涵 819
第二节 现实经济问题与城市区域经济系统研究 821
第三节 经济系统运行理论评述 827
第二章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分析 838
第一节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的生产要素与产业形成 838
第二节 产业组合与城市区域经济核心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与城市化 849
第三节 城市区域经济核心之间相互作用——城市体系的“场”作用 852
第三章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内在运行机制 855
第一节 决定机制 855
第二节 作用机制 860
第三节 调节机制 864
第四章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运行机制 871
第一节 区际投资、技术转移与区际人口流动 871
第二节 区际贸易 876
第三节 区域差异、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879
第五章 城市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885
第一节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本质规律——与要素禀赋相匹配耦合的“关联规律” 885
第二节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过程规律——发展水平动态阈限的“阶段规律” 891
第三节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的阶段跃迁规律——高效活化的“极化规律” 896
第四节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逻辑关系综述 899
第六章 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波动分析 901
第一节 城市区域经济波动类型界定 901
第二节 城市区域经济波动因素及过程释义 904
第三节 城市区域经济波动的实证模型 907
第四节 城市区域经济波动的政策调控 909
第七章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运行的条件分析 911
第一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911
第二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基础 916
第三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与消费结构 919
第四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923
第五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 943
第八章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运行态势与调控 950
第一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系统格局 950
第二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机制 952
第三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态势 956
第四节 我国城市区域经济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调控对策 963
第十二篇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991
第一章 概述 991
第一节 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991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 998
第三节 区域的双赢式经济发展 1003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 1006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1006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与价格 1008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1010
第四节 区域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 1012
第五节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1013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 1017
第一节 制度的理论分析 1017
第二节 市场失灵 1021
第三节 政府失灵 1024
第四节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1027
第四章 区域形成与可持续发展 1031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与可持续发展 1031
第二节 经济聚集与可持续发展 1036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1039
第四节 区域结构演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046
第五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模 1051
第六节 区际分工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053
第五章 区域双赢式经济增长 1059
第一节 区域双赢经济增长的要素 1059
第二节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式 1065
第三节 索洛经济增长模式 1066
第四节 技术进步 1067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1069
第六节 真实储蓄 1072
第七节 我国区域双赢经济增长的目标 1073
第八节 辩证、全面地看待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1081
第六章 区域双赢式产业结构 1083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分析 1083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 1092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双赢配置 1095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生态化 1100
第五节 我国区域双赢式产业结构的目标 1104
第六节 生态产业与绿色产业分类法 1106
第七章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1108
第一节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特征 1108
第二节 城市双赢式发展的指标体系 1111
第三节 城市双赢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1115
第四节 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121
第五节 生态城市 1133
第六节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1136
第七节 关于城市汽车产业和私家车发展的几个重要观点 1138
第八章 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140
第一节 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140
第二节 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目标 1143
第三节 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145
第四节 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1149
第九章 城乡边缘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1152
第一节 城乡边缘区概念和地域特征 1152
第二节 城乡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153
第三节 城乡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1154
第四节 城乡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1157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博弈分析 1159
第一节 博弈分析的特征和要素 1159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博弈分析的要素和特征 1161
第三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1163
第四节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1166
第五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博弈分析的启示 1172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耗散结构与协同 1174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耗散结构 1174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耗散结构的形成 1175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 1179
第四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 1181
第十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1185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 1185
第二节 区域未来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三种展望 1188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分析 1189
第四节 持续发展是未来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1192
第五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1195
第六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1197
第十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整体操作 1203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路 1203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 1206
第三节 信息经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1209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1211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计划 1215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的变革 1217
第十四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作用机制 122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特征 1221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内在机制 1222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水平 1226
第四节 税费政策措施的作用机制 1227
第五节 价格政策措施的作用机制 1230
第六节 交易制度的作用机制 1232
第七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外部约束条件 1234
第十五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效用 1240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设计 1240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选择标准 1251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选择模式 1253
第四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1255
第五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效果评估 1262
第十六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 1269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能控性 1269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 1271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综合运用的策略 1281
第四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体系的完善 1284
第五节 综合性的管理机构 1292
第六节 政府作用的完善 1293
第十七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政策 1296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1296
第二节 循环经济政策的复杂性及其作用机制 1303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框架体系 1305
第四节 汽车回收产业 1313
第十八章 区域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市场化 1314
第一节 域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市场体系 1315
第二节 区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市场的有效需求 1317
第三节 区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市场的有效供给 1318
第四节 政府推动区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1320
第十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比较 1323
第一节 欧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323
第二节 美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345
第三节 大洋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352
第四节 亚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357
第五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国际比较的借鉴与启示 1364
第十三篇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369
第一章 相关范畴界定与理论概述 1369
第一节 相关范畴界定 1369
第二节 生态与经济相关理论述评 137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80
第四节 国外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的典型实例 1387
第二章 中国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1395
第一节 中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分析 1395
第二节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 1410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16
第四节 法律制度建设与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24
第三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433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概述 143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模式选择——PRED战略 1441
第三节 生态区域的提出与实现 1445
第四节 我国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 1453
第四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 1458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涵 145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1466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 1471
第五章 生态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 1478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1478
第二节 生态建设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影响 1486
第三节 生态工业 1491
第四节 生态农业 1495
第五节 生态旅游 1499
第六章 生态建设与区域空间结构 1505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 1505
第二节 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化 1509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生态化 1516
第四节 农区域一体化与区域生态化 1521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国际化与区域生态化 1528
第七章 生态公共产品的价格及其实现机制 1531
第一节 生态公共产品的内涵及其特征 1531
第二节 生态公共产品的价格构成 1533
第三节 生态公共产品的价格实现 1536
第四节 生态公共产品价格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算——绿色GDP 1541
第五节 生态公共产品价格的实现与完善 1544
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生态重建与老工业基地的区域生态再开发 1554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生态重建 1554
第二节 老工业基地的区域生态再开发 1563
第十四篇 区域经济发展经典案例 1575
第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类型分析——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例 1575
第一节 关于经济发展程度的界定及其划分 1575
第二节 发达地区经济崛起因素分析 1578
第三节 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1580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类型的再分析——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 1585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585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587
第三章 其他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1594
第一节 区域经济整合中的联系与合作——以珠三角、大珠三角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为例 1594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160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个案分析——以澳门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特殊作用为例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