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诗经》文学研究在《诗经》学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封建时代《诗经》研究的历史局限性 4
第三节 《诗经》文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9
第四节 困难的发现——进步的开端 16
第五节 《诗经》文学研究的知识和理论准备 19
第一部分 27
第一章 关于祭祀诗 27
第一节 祭祀诗和宗教 27
第二节 祭祀诗的认定 30
第三节 历代祭祀诗研究的成绩与特点 33
第四节 历代祭祀诗研究中几个争论的问题 38
第五节 建国后祭祀诗研究的特点 42
第二章 关于宴饮诗 47
第一节 宴饮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歌 47
第二节 宴饮诗的认定 49
第三节 历代宴饮诗研究的基本倾向 53
第四节 建国后宴饮诗研究概况 57
第五节 宴饮诗,古代中华文化的独特产物 61
第六节 宴饮诗与礼乐文化 64
第三章 关于史诗 72
第一节 中国有没有史诗? 72
第二节 历代史诗研究成就概说 76
第三节 史诗研究中的两种对立倾向 79
第四节 “五四”以后史诗研究的进步 83
第四章 关于农事诗 90
第一节 农事诗产生的社会基础和认定 90
第二节 农事诗与豳风、豳雅、豳颂 93
第三节 历代农事诗研究的基本倾向 97
第四节 历代农事诗研究中几个争论的问题 99
第五节 “五四”以后农事诗研究的深化 103
第五章 关于战争诗 114
第一节 战争诗与史诗、行役诗、田猎诗的关系和区别 114
第二节 历代战争诗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117
第三节 历代战争诗研究中几个争论的问题 123
第四节 “五四”以后战争诗研究的发展 130
第五节 战争诗与上古政治、军事思想 137
第六章 关于怨刺诗 145
第一节 怨刺诗意义的古今沿革和分类 145
第二节 怨刺诗与风雅正变之说 149
第三节 历代怨刺诗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153
第四节 历代怨刺诗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 160
第五节 建国后怨刺诗研究的发展 167
第七章 关于情诗 176
第一节 情诗与婚姻礼制和习俗 176
第二节 情诗本来面貌的丧失与封建说诗体系 180
第三节 情诗涉淫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情诗观 185
第四节 情诗意义的肯定与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190
第五节 封建时代情诗研究的不自觉的总结 194
第六节 情诗研究的新起点 199
第二部分 209
第一章 关于《诗经》的分类 209
第一节 关于诗分三类说 209
第二节 关于诗分四类说 216
第三节 关于“六诗”和“六义” 218
第二章 关于诗乐关系 224
第一节 关于诗入乐不入乐之争 224
第二节 对诗乐关系发展历史的考察 231
第三节 关于《诗经》音乐的曲式、特点和风格 236
第四节 关于郑声研究 245
第三章 关于《诗序》的作者 249
第一节 关于《大序》、《小序》 249
第二节 关于《诗序》作者的各家之说 251
第三节 关于《诗序》作者的结论 261
第四章 关于《诗序》的评价 270
第一节 关于尊《序》废《序》之争 270
第二节 关于《毛诗序》的意义和价值 274
第五章 关于比兴的界说和性质 280
第一节 历史上比兴界说研究的三种角度 281
第二节 “五四”以后的比兴研究 285
第三节 兴的界说和实质 287
第四节 比兴的作用和影响 291
第五节 比兴的二重意义 294
第六章 关于兴的分类、本义和起源 297
第一节 关于兴的分类 297
第二节 关于比兴的本义 302
第三节 关于兴的起源 309
第七章 关于艺术成就 315
第一节 历代关于艺术成就的研究 315
第二节 “五四”以后艺术成就研究的发展 323
第三部分 335
一、专著提要 335
古代部分 335
(一)毛诗故训传&毛亨 毛苌 335
(二)毛诗传笺&郑玄 341
(三)毛诗本义&欧阳修 346
(四)诗集传&朱熹 352
(五)诗经通论&姚际恒 360
(六)读风偶识&崔述 365
(七)毛诗传笺通释&马瑞辰 371
(八)诗经原始&方玉润 377
现代部分 383
(一)读诗札记&俞平伯 383
(二)诗经通义&闻一多 389
(三)诗经今注&高亨 395
(四)诗经直解&陈子展 401
二、论文提要 409
(论文四十二篇,篇目详后) 410
第四部分 451
《诗经》研究展望——关于深化《诗经》研究的几点设想 451
第一节 《诗经》研究的危机 452
第二节 《诗经》研究的发展趋势 455
第三节 深化《诗经》研究的途径 457
第四节 加强《诗经》研究的宏观规划 465
第五部分 471
一、《诗经》研究书目 471
二、《诗经》研究论文分类目录索引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