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1
英文版序言 3
美国1945年 3
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3
培养正确的认知方法,必须摒弃比较 11
静止和变得静止是截然不同的境地 21
你是怎样,世界就是怎样 31
觉察可分为三个阶段 43
撇开防卫和进攻进行思考 52
寻找安全感是一个自我毁灭的过程 61
重要的是理解渴望本身,而不是渴望的对象 72
正确的思维需要无为的、无选择的觉察 83
心灵必要每日逝去,才能得到永生 92
美国1946年 105
首先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意向非常清楚 105
悲伤的根源就是自我的扩张活动 114
紧握自己的信仰或经历不放,只会滋生偏执 122
如何才能终结自我 131
实现觉察才能转化理智 140
理智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和悲伤 148
印度1947年 159
只有在自知中,才能得到救赎 159
要理解生命,就不能有任何结论 167
问题不在于世界,而在于你 175
使思想从次要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186
停止找寻,快乐才会出现 197
努力就是分心 207
停止努力才会有创造出现 219
“变成”本身就是贪婪 230
苦难要去理解而不是去克服 243
正确的思考是随着对“当下实相”的理解而来 253
冥想就是终结思想 262
在印度的电台演讲1947—1948年 279
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279
生存之道 285
和平之路 290
印度1948年 299
真理必须在当下认知 299
无为地对待问题 305
仅是外界的转化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快乐 315
只有当思考者消失,真实才会出现 321
应对悲伤涉及三个方面 329
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思考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337
卸下偏见的装甲 347
生命一定要经历挣扎和痛苦吗? 357
能够不加任何斗争地生活吗? 367
自知不需要任何积累起来的知识 377
自知是智慧的开端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