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村庄 1
一、赛乌素嘎查概况 1
(一)嘎查的起源及变迁 1
(二)嘎查蒙古族的族源 4
(三)嘎查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5
(四)自然环境 6
(五)基础设施 11
(六)人口变迁 19
二、农业 29
(一)农业经营体制变革 29
(二)农业生产条件 32
(三)主要农作物 38
(四)耕作制度与栽培方法 40
(五)农业技术推广 44
(六)农产品及加工 45
三、畜牧业 47
(一)草场 47
(二)饲草料 49
(三)牲畜 53
(四)畜产品加工 59
四、服务业 60
(一)旅游业 60
(二)商业 62
五、经济政策 64
(一)新牧区建设政策 64
(二)家电下乡价格补贴 67
(三)农牧业生产补贴 68
(四)金融支持 70
(五)其他政策支持 71
六、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72
(一)教育 73
(二)医疗 80
(三)养老 83
(四)社会救济 85
七、风俗习惯与文化生活 88
(一)语言文字 88
(二)宗教信仰 91
(三)节日文化 94
(四)饮食文化 99
(五)服饰文化 105
(六)居住文化 107
(七)婚丧文化 108
(八)民族传统手工艺 112
第二部分 农牧户 114
八、收入在50000元以下的农牧户 114
(一)居住最远的明干巴雅尔家 114
(二)乐观向上的斯庆图雅家 117
(三)热爱生活的九月花家 120
(四)热情好客的乌音嘎家 123
(五)认真严肃的那仁德力格尔家 125
九、收入在50000元至100000元的农牧户 129
(一)回族牧户马喜则家 129
(二)高龄老人道布琴格日勒家 132
(三)低保户敖特根巴雅尔家 135
(四)妇联主任乌云花家 138
十、收入在100000元到200000元的农牧户 143
(一)夜不闭户的赛兴嘎家 143
(二)开石膏矿的马二旦家 146
(三)老书记赛西雅拉家 149
(四)喇嘛道日吉斯仁家 152
(五)热情开朗的沙尔代家 155
十一、收入在200000元到300000元的农牧户 159
(一)种树养驼的付宁嘎家 159
(二)热情好客的其木斯仁家 162
(三)老党员珠拉吉嘎家 166
(四)性格直爽的侯巴特家 169
(五)勤劳朴实的公达来家 173
(六)勤劳俭朴的苏都家 177
十二、收入在300000元到500000元的农牧户 180
(一)勤劳朴实的巴音巴特尔家 180
(二)畜群改良大户格西格达来家 184
(三)医疗开支较多的达楞浩雅尔家 188
(四)好干部乌力吉巴特尔家 192
十三、收入在500000元以上的农牧户 196
(一)老教师巴音巴图家 196
(二)牧业大户苏雅拉巴图家 198
(三)重视教育的朗布仁庆家 203
(四)种树能手乌兰巴特尔家 206
(五)女副书记乌日娜家 211
(六)勤劳致富的阿日古娜家 215
十四、赛乌素嘎查家庭经济调查问卷分析 218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219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19
(三)调查结果 222
(四)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建议对策 232
第三部分 农牧民 238
十五、嘎查干部代表访谈 238
(一)深受群众爱戴的嘎查书记乌拉 238
(二)踏实能干的副嘎查长乌力吉巴特尔 250
(三)热心肠的嘎查副书记乌日娜 257
(四)农村信用合作社银河分社主任布仁 263
十六、嘎查历史见证者访谈代表 270
(一)妇代会原主任乌都巴尔 270
(二)嘎查原书记赛西雅拉 274
(三)原嘎查长付宁嘎 278
(四)大队前任会计伊力克西德 281
(五)嘎查老教师巴音巴图 285
十七、致富带头人代表访谈 291
(一)牧业经营能手苏雅拉巴图 291
(二)种树能手乌兰巴特尔 300
(三)回族石膏矿矿主马二旦 308
十八、德高望重代表访谈 313
(一)八个子女都是中共党员的朗布仁庆 313
(二)踏实能干的敖特根巴雅尔 319
(三)嘎查唯一的喇嘛道日吉斯仁 324
(四)马鸿逵的律师之女巴音夫 330
十九、其他典型人物访谈代表 335
(一)手工刺绣能人傲特根玛奶奶 335
(二)多才多艺的格西格达来 340
(三)拖拉机能手巴音巴特尔 347
(四)新时代女大学生哈斯其其格 353
附录:赛乌素嘎查调查问卷 359
参考文献 374
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