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语文原理论 3
导论:语文本体论的迷失是根本的迷失——回归到“人”是培育言语动机的原点 3
一 人是写作的动物 9
二 西方言语动力源视域摭议 17
三 创新教育:重在创造型人格的培育 28
四 激发动机、开掘潜能、无中生有、以道驭技——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学法的思考 35
五 语文课改的出路:表现与存在——试为写作教学难题把脉 43
六 语文教育思想的方向性错误——新课标(修订版)写作“总体目标”辨正 48
七 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小学语文教师》潘新和先生访谈录 57
八 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语文课改——《现代语文》潘新和教授访谈录 66
九 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思考——《语文建设》潘新和教授访谈录 77
十 信息技术与人的教育的契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序 81
十一 基于言说欲、创造欲的激发——潘朝阳《点子作文》序 89
十二 道、技关系与技中求道——廖圣河《新编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序 97
中编:语文观念论 103
导论:语文学观念亟待全面反思与重构——从“应付生活”本体观说开去 103
一 语文界“集体无意识”被什么操控?——语文教育教学观念之世纪反思 109
二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智能观的局限 131
三 观念教育与技能训练,孰为轻重?——摆脱操作性、工具性、实践性思维 137
四 “生活本位”与“伪科学化”——60年语文教育得失谈 144
五 语文学科建设任重道远——理论建构要有战略思维 147
六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 153
七 建构表现论语言学 161
八 也谈语感之“语” 168
九 “文体”“教学文体”及其他 178
十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 184
十一 发现与质疑、批判与创新——从陈成龙《最后一课》教学看探究性学习 188
下编:语文科研论 195
导论:占有基本史料是科研之底线——从读叶圣陶开始 195
一 先做“教育史家”,再做“教育学家”——走进学科教育的历史,直面往圣前贤 200
二 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 205
三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 215
四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划时代巨献——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摭议 233
五 穿越时空、荡涤心灵的美——朱光潜语文学理论刍议 241
六 引导国民精神,表示民族文化——鲁迅文学写作教育思想 248
七 联络并进、以读为本、养成方法——叶圣陶语文智能教育观初探 264
八 用了整个的心去和它相对——叶圣陶论文学鉴赏 274
九 基于史料、史识的言说——张心科《语文课程论稿》序 283
十 日札:“立言”之根基——刘中黎《中国20世纪日札写作教育研究》序 288
十一 融为生命:非教育写作的坚守——徐飙《风声》序 294
十二 耕耘在语文课改的前沿——林汇波《言语文本:语文课堂的归依》序 302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