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梁启超与《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 11
章太炎与《论诸子学》 19
王国维与《论近年之学术界》、《论新学语之输入》、《殷周制度论》 33
刘师培与《周末学术史序》 56
蔡元培与《中国伦理学史·绪论》 72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 78
梁漱溟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 100
顾颉刚与《古史辨·自序》 115
许地山与《道教史·道家思想与道教》 142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绪论》 172
陈寅恪与《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191
周予同与《怎样研究经学》 222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大纲·序论》 232
汤用彤与《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跋》、《摄山之三论宗史略考》 261
蔡尚思与《中国思想研究法·评论的方法》 277
傅斯年与《〈性命古训〉辨证》 303
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绪论》 313
郭沫若与《十批判书·后记》 331
侯外庐与《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自序》 354
钱穆与《中国思想史·自序、例言、(一)、(二)》 377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国科学的基本观念》 393
任继愈与《中国哲学发展史·导言》 426
费正清与《中国的思想与制度·引言:方法和内容》 460
徐复观与《中国思想史论集·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问题(代序)》 479
牟宗三与《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有没有哲学?》 492
中村元与《比较思想论·建立普遍思想史的理想》 504
吕澂与《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 526
余英时与《接受2006年克鲁格人文奖讲词》、《历史与思想·自序》 543
萧萐父与《中国哲学史·导言》 560
张岂之与《试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相互关系》 578
李泽厚与《中国思想史杂谈》 590
艾尔曼与《谁的思想史?——汪晖和艾尔曼的学术对话》 608
刘泽华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总序》 617
葛兆光与《什么才是“中国的”思想史?》 637
索引 649
出版说明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