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3
1.2.1 概念的界定 3
1.2.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0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0
1.2.4 研究的方法与基本框架 13
2 文献综述 15
2.1 关于政府治理的文献综述 15
2.1.1 关于治理的讨论 15
2.1.2 关于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 19
2.2 关于政府审计功能的文献综述 24
2.2.1 政府审计功能的拓展研究 24
2.2.2 政府审计与经济权力监督 27
2.2.3 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 28
2.3 从治理角度探讨审计功能的文献综述 32
2.3.1 对审计功能的研究 32
2.3.2 政府审计的治理相关功能 33
2.3.3 政府审计的治理功能 36
3 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理论分析 40
3.1 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40
3.1.1 受托经济责任观下政府审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40
3.1.2 基于组织理论与治理理论的政府审计治理功能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42
3.2 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现实需求:地方政府治理失效 44
3.2.1 理论根源——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效观 44
3.2.2 直接原因——地方政府的利益分化 46
3.2.3 导致治理失效的结构性因素 51
3.3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失效的表现 55
3.3.1 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失误 55
3.3.2 地方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56
3.3.3 地方政府的寻租活动 58
3.4 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关系与原理分析 59
3.4.1 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治理辩证关系 59
3.4.2 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治理功能发挥的原理分析 61
4 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实现 62
4.1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分析 62
4.1.1 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组织结构 62
4.1.2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要素组成与政府审计的特殊地位 63
4.2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中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基本实现方式 75
4.2.1 财政收支审计对地方政府各治理要素的影响 77
4.2.2 经济责任审计对地方政府各治理要素的影响 79
4.2.3 绩效审计对地方政府各治理要素的影响 80
4.2.4 环境审计对地方政府各治理要素的影响 81
4.3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下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实现路径 82
4.4 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84
4.4.1 审计资源的配置 84
4.4.2 审计方法的改革 85
4.4.3 审计人员知识体系 86
4.4.4 审计结果的执行效果 87
4.4.5 审计效果的地区差异 87
5 政府审计治理效果的实证检验 92
5.1 文献回顾 92
5.2 研究假设 94
5.3 研究设计 97
5.3.1 样本选择 97
5.3.2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98
5.4 结果分析 101
5.4.1 基本趋势 101
5.4.2 描述性统计 105
5.4.3 相关性分析 106
5.4.4 多变量分析 107
5.4.5 极端值测试 109
5.4.6 稳健性测试 112
6 充分发挥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对策建议 115
6.1 注重审计重要性评价,促进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 115
6.2 采用连续审计,促进政府审计方法的改革 116
6.2.1 当代地方政府治理的新目标 116
6.2.2 连续审计的内涵和优势 121
6.2.3 连续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宏观应用框架和具体实施步骤 123
6.3 注重多领域技能的培养,重构审计人员知识体系 128
6.4 建立政府审计信息数据库,提高审计结果的贯彻力度 131
6.5 缩小地区差异,促进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平衡发挥 132
7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未来研究方向 135
7.1 研究结论 135
7.2 本书创新点 138
7.3 本书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138
参考文献 140
后记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