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3
五四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 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5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 25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的新局面 30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4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35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40
北方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41
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46
北伐战争 50
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工农运动的高涨 53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55
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 58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62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3
大革命的失败 65
二、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1927.8—1937.7) 71
南昌起义 71
八七会议和革命总方针的制定 75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78
广州起义 84
“左”倾盲动主义的出现及纠正 88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92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提出 97
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102
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 106
古田会议 112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发生及纠正 118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全党的统治 123
根据地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争 130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37
党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人运动 141
左翼文化运动 144
查田运动 15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54
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58
中央红军的长征 162
遵义会议 168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174
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和三大主力会师西北 180
红一方面军的东征和西征 18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0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196
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200
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20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09
国共两党的谈判 214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 218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225
卢沟桥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225
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230
红军改编和开赴抗日前线 232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236
《论持久战》的发表和持久战理论的提出 242
王明右倾错误的出现 247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252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257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263
百团大战 267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形成 270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277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281
1942年国共两党改善关系的谈判 287
南方局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艰苦工作 289
大生产运动 292
整风运动 295
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300
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303
194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304
抢救运动 307
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311
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314
1944年的国共两党谈判和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316
1944年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319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22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25
1945年春夏季解放区战场的攻势作战 329
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332
四、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339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提出 339
重庆谈判 343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346
停战谈判和军事调处 348
政治协商会议 354
国民党统治区争民主反内战运动的兴起 358
《五四指示》和解放区土地制度改革 362
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364
挫败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368
转战陕北 371
战略进攻方针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372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75
全国土地会议和土地法大纲的制定 378
1947年十二月会议 381
1948年的整党运动 384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87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389
辽沈战役 392
淮海战役 394
平津战役 396
北平和平谈判的破裂 398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401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405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40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08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0—1956.9) 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415
解放全国大陆的胜利 420
没收官僚资本 429
收回一切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43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437
稳定物价的斗争 441
统一全国财经 446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450
抗美援朝战争 45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61
镇压反革命运动 466
西藏的和平解放 470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474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480
调整工商业 485
增产节约运动 489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491
“三反”运动 496
“五反”运动 500
整党运动 505
枪决刘青山、张子善的决策 509
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512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513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518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24
高岗、饶漱石事件 528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534
《毛泽东选集》的出版 538
军队的精简整编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54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50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552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559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 562
“潘汉年、杨帆”案 570
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 575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57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82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587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591
粮食统购统销 597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603
《论十大关系》与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606
经济工作中的反冒进 60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613
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9—1966.5) 619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61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25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629
1957年莫斯科会议 634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636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及夭折 640
1958年军队反教条主义的斗争 643
1958年炮击金门和台湾海峡危机 648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653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657
大炼钢铁运动 661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665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错误的初步纠正 669
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 673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79
第三届全国政协会议 680
1959年庐山会议 681
1959年“反右倾”斗争 686
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发展 691
60年代前期的国民经济调整 694
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及曲折 703
60年代初期政治关系的调整 709
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715
试办托拉斯 721
60年代初“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再兴起及夭折 724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 727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731
新疆伊犁、塔城事件 736
打击台湾国民党武装特务袭扰活动 739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744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748
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 753
中苏论战和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 757
人民解放军大比武活动 763
工业学大庆运动 766
农业学大寨运动 768
全国学解放军运动 771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75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776
学习雷锋活动 777
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十三国 779
与周边国家边界条约的签订 781
中国和法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785
原子弹的研制和爆炸 788
抗美援越 795
林彪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座谈会 799
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807
七、“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5—1976.10) 815
中共中央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 815
彭、罗、陆、杨事件 817
中央一线领导的派工作组问题 818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 820
红卫兵运动 822
全国大串连 825
破“四旧”运动 826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828
“一月夺权”和建立革命委员会 830
抵制“文革”的二月抗争 832
军队“三支两军” 836
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 840
复课闹革命 841
“打倒刘少奇运动” 843
武汉“七二○事件” 850
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和“王、关、戚事件” 854
杨、余、傅事件 856
清查“五一六” 860
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 862
“全国山河一片红” 864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扩大) 867
中苏珍宝岛边境武装冲突和备战高潮 869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875
卫星上天 87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882
“斗、批、改”运动 886
“整党建党”运动 892
国民经济的新冒进 895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899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和批陈整风 901
林彪事件和批林整风 904
周恩来1972年纠“左” 908
中美关系的缓和和尼克松总统访华 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 917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922
“批林批孔”运动 925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93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39
学理论与评《水浒》运动 940
1975年的全面整顿 950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953
四五运动 956
粉碎“四人帮” 958
八、徘徊中的前进和伟大转折的酝酿(1976.10—1978.12) 965
揭批“四人帮”,清查帮派体系 965
“两个凡是”出台的前前后后 970
邓小平再度出山 97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980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冒进的出现 983
中国与南斯拉夫恢复两党两国正常关系 988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定和邓小平访日 989
1978年7月至9月的国务院务虚会 991
天安门事件的平反 993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001
恢复高考和教育事业的复苏 1014
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1017
文艺战线的拨乱反正 1019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25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1028
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029
工、青、妇群众团体恢复正常活动 1032
九、拨乱反正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1978.12—1991.12) 103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037
中美正式建交 1044
《告台湾同胞书》与对台工作 1049
中越关系的恶化和边境战争 1054
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 1060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1065
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1071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1076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1084
平反冤假错案 1090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与推行 109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 1102
创办经济特区 1110
知青大返城 1114
落实政策与调整关系 1119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125
刘少奇冤案平反 1131
审判林彪、江青集团 113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13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142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45
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 1149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1151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解决 1158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164
科技体制的改革 1172
教育体制的改革 1178
十四个沿海城市和三个沿海地区的开放 1184
中国运动员参加第23届奥运会 1186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192
百万大裁军与军队建设 1196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1201
“三资”企业的兴起与发展 12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219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25
第七届全国政协会议 1227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 1229
1989年的政治风波 1234
实现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1236
中苏关系的恢复 1237
建立海南特区 1241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 1249
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1—2000.4) 1255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255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259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66
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 1270
《邓小平文选》出版 1272
上海浦东的开放与发展 1275
中越关系的改善 1280
中印关系的调整 1286
中俄关系的发展 128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1295
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 1299
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新举措 130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制定与实施 1309
反腐败斗争 1312
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3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与实施 1324
精神文明建设新举措 1332
加强对台湾的工作 133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41
经济实现“软着陆” 1347
科教兴国战略 1354
两个“根本性转变” 1356
香港主权回归 1360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67
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 1370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75
第九届全国政协会议 1379
政府机构改革 1381
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坚决斗争 1385
批判“特殊两国论”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139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制定和实施 1402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制定与实施 1408
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4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422
澳门回归 1430
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1440
后记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