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疗法评定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恽晓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8079615
  • 页数:588 页
图书介绍:《康复疗法评定学》由恽晓平教授主编。全书系统介绍了康复评定学概念及理论、相关基础知识、评定原理、评定所需仪器设备和方法,以及临床结果分析,理论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兼顾学科新进展,是国内外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详尽论述康复评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著作。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 1

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 1

三、康复评定在康复临床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3

四、康复评定与循证医学 3

五、康复评定的目的 4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6

一、收集资料 7

二、分析资料 8

三、解释评定结果 9

四、记录 11

五、评定会制度 11

六、康复评定的时期 12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类型与实施方法 12

一、康复评定的类型 13

二、常用的康复评定实施方法 14

第四节 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 16

一、信度 16

二、效度 17

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18

四、灵敏度与特异性 19

五、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级 19

第五节 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9

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 20

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 21

第二章 物理疗法评定 22

第一节 概述 22

一、评定目的 22

二、评定项目分类 23

第二节 物理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23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23

二、评定步骤 24

三、评定方法 24

附:物理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29

第三章 作业疗法评定 30

第一节 概述 31

一、作业活动及其分类 31

二、影响作业活动的因素 32

三、人-环境-作业活动模式 33

四、作业疗法评定的分类 33

第二节 作业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35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35

二、评定步骤 35

三、评定方法 36

附:作业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40

第四章 基本生理指标的测量 4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1

一、体温 41

二、脉搏 43

三、呼吸 43

四、血压 44

第二节 检查方法 45

一、体温 45

二、脉搏 45

三、呼吸 45

四、血压 46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 46

一、体温 46

二、脉搏 47

三、呼吸 48

四、血压 49

第五章 人体形态学测量 51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 51

一、颅区体表标志 51

二、胸部体表标志 52

三、腹壁体表标志 52

四、骨盆体表标志 52

五、上肢体表标志 52

六、下肢体表标志 52

第二节 测量内容与方法 53

一、身长与体重的测量 53

二、躯干与四肢周径的测量 54

三、四肢长度的测量 55

四、截肢残端的测量 57

五、脂肪厚度的测量 59

六、人体姿势的评定 60

七、注意事项 63

第六章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64

第一节 关节活动度 64

一、定义 64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65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 65

四、测量目的 66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67

第二节 测量方法与步骤 67

一、测量方法 67

二、测量步骤 69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69

第三节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70

一、上肢 70

二、拇指与手指 78

三、下肢关节 84

四、?趾与足趾 89

五、脊柱 90

第四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92

一、结果记录 93

二、结果分析 95

第七章 徒手肌力检查 100

第一节 肌力 100

一、定义 100

二、肌的分类 100

三、肌收缩类型 101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 101

五、评定目的 102

六、适应证与禁忌证 103

第二节 检查方法与步骤 103

一、应用徒手肌力检查的一般原则 103

二、检查方法 104

三、检查步骤 105

第三节 各肌肌力的检查方法 106

一、颈与躯干肌 106

二、上肢肌 112

三、手指肌 128

四、下肢肌 135

五、足趾肌 149

六、检查注意事项 152

第四节 脑神经支配肌的检查 152

一、评级方法 152

二、检查方法 153

三、检查注意事项 161

第五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162

一、结果记录 162

二、结果分析 162

第八章 肌力的仪器评定 168

第一节 等速运动肌力测试技术 168

一、仪器构成及工作原理 168

二、等速运动肌力测试的特点与优势 169

三、测试目的 169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169

五、测试方案 170

六、测试步骤与测试注意事项 171

七、结果记录与分析 172

第二节 测力计评定技术 176

一、握力评定 176

二、手指捏力评定 176

三、四肢肌力评定 177

四、背肌力评定 177

第九章 反射检查 178

第一节 反射 178

一、反射与反射弧 178

二、反射的分类 178

三、浅反射与深反射的传导 179

四、反射检查的目的 180

第二节 反射的检查方法 180

一、浅反射 180

二、深反射(腱反射) 181

三、病理反射 184

四、检查注意事项 186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186

一、结果记录 186

二、结果分析 187

第十章 肌张力的评定 189

第一节 肌张力的生理学基础 189

一、定义 189

二、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调节 189

三、正常肌张力的产生 191

第二节 正常肌张力 192

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92

二、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193

第三节 异常肌张力 193

一、肌张力增高 193

二、肌张力低下 194

三、肌张力障碍 195

四、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95

五、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195

第四节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196

一、病史采集 196

二、视诊 196

三、反射检查 196

四、肌张力手法检查 196

五、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法 202

六、仪器检查 203

第五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204

一、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定 204

二、临床痉挛指数 205

三、阵挛分级量表 205

四、肌张力弛缓的评定标准及分极 205

五、仪器定量评定的主要参数及意义 205

第十一章 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 208

第一节 反射的发育 208

一、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208

二、反射与反应的分类 209

三、评定目的 209

第二节 评定方法 209

一、原始/脊髓水平反射 210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212

三、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215

四、检查注意事项 219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219

一、结果记录 219

二、结果分析 220

第十二章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 222

第一节 协调运动 222

一、基本概念 222

二、评定的目的 223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23

四、各种协调运动障碍的特征 224

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与步骤 226

一、协调运动的神经学检查 226

二、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 229

三、精细运动的评定 234

四、评定注意事项 236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236

一、粗大协调运动评定的记录与分析 237

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238

第十三章 平衡功能的评定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一、基本概念 239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240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240

四、评定目的 243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243

第二节 定性评定 244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244

二、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 244

三、平衡反应 245

四、Romberg试验 246

五、平衡的感觉组织检查 247

六、结果分析 248

第三节 量表评定 249

一、Berg平衡量表 249

二、Tinetti平衡功能评定 253

三、结果分析 254

第四节 定量评定 255

一、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255

二、静态平衡功能 255

三、动态平衡功能 257

第十四章 步态分析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一、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259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 260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60

第二节 正常步态 260

一、步行周期 261

二、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构成 261

三、时空参数 263

四、行走运动学 264

五、步行中的肌群活动 265

第三节 定性分析法 268

一、分析步骤 268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 268

三、定性分析的优缺点 273

四、检查注意事项 273

五、结果分析 273

第四节 量表评定法 277

一、威斯康星步态量表 277

二、Tinetti步态评定 278

三、计时起立-步行测试 279

四、功能性步态分析量表 279

五、行走能力评定量表 279

第五节 定量分析法 281

一、运动学分析 281

二、动力学分析 282

第六节 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282

一、疼痛 283

二、肌无力 283

三、畸形 286

四、感觉障碍 286

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286

第十五章 临床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查 289

第一节 临床肌电图 289

一、肌电图检查的目的 289

二、肌电图原理 290

三、记录方法与各种指标的计算 290

四、不正常肌电图 291

五、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296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 296

一、神经干上的电刺激 296

二、肌肉和神经电位的记录 297

三、运动神经传导 298

四、感觉神经传导 300

五、对冲刺激方法 301

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301

七、各种神经的测定方法 302

八、检查注意事项 307

第十六章 表面肌电图 308

第一节概述 308

一、解剖生理学基础 308

二、表面肌电图的信号源 309

三、临床应用目的 309

第二节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0

一、数据采集 310

二、数据处理 311

三、常用参数 313

第三节 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316

一、神经肌肉功能评价 316

二、临床应用 317

第十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325

第一节 躯体感觉 325

一、躯体感觉传导通路 325

二、躯体感觉分类 325

三、体表感觉的节段分布 326

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327

五、评定目的及意义 328

六、适应证 328

第二节 检查方法 329

一、常规检查 329

二、单丝检查 333

三、定量感觉测定 333

四、检查注意事项 334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334

一、常规检查结果记录与分析 334

二、单丝检查结果分析与治疗计划的制定 337

三、定量感觉测定结果分析与临床应用 338

第十八章 疼痛的评定 340

第一节 疼痛分类 340

一、急性疼痛 340

二、慢性疼痛 340

三、亚急性疼痛 341

四、再发性急性疼痛 341

第二节 评定方法与结果记录 341

一、采集病史 341

二、部位的确定 341

三、疼痛强度的评定 342

四、疼痛特性的评定 342

五、慢性疼痛与残疾的评定 343

第十九章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 346

第一节 肌肉骨骼系统及其功能障碍 346

一、骨与关节 346

二、软组织 347

三、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 349

四、评定目的 349

五、肌肉骨骼系统评定的必要基础知识 351

六、评定流程 351

第二节 评定方法 352

一、主观检查 352

二、客观检查 355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362

一、疼痛 362

二、关节运动受限与挛缩 364

三、关节不稳 366

四、无力 366

五、治疗计划的制定 366

第二十章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368

第一节 运动控制 368

一、运动控制的模型与理论 368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控制障碍 373

三、评定目的 375

第二节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内容与方法 375

一、基于神经发育疗法观点的评定 376

二、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性活动分析 379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380

一、结果记录 380

二、结果分析 380

第二十一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399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399

一、病史 400

二、体格检查 400

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 400

四、六分钟步行试验 400

五、心电图 400

六、心脏超声 400

七、心脏导管检查及核素扫描测定心功能 401

八、运动负荷试验及运动心电图评定心功能 401

第二节 肺功能评定 403

一、病史 404

二、体格检查 404

三、呼吸功能的徒手评定 404

四、肺功能测定 405

五、动脉血气分析 408

六、呼吸气分析 408

七、呼吸肌功能测定 410

第二十二章 耐力的评定 412

第一节 概述 412

一、肌肉耐力 412

二、心肺耐力 413

第二节 评定方法 414

一、肌肉耐力 414

二、心肺耐力 414

第三节 耐力评定的结果分析 418

一、肌肉耐力 418

二、心肺耐力 418

第二十三章 作业活动的评定 420

第一节 作业活动障碍的自评 420

一、自评内容 420

二、自评方法 421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424

一、定义 424

二、ADL的评定方法 425

三、注意事项 427

四、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 427

五、常用评定工具和使用方法 428

六、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432

第三节 生产性活动的评定 435

一、概述 435

二、评定的内容与方法 436

第四节 休闲活动的评定 442

一、评定的目的与意义 442

二、评定的关注点 442

三、结果分析 442

第二十四章 高级脑功能障碍的评定 444

第一节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444

一、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基本概念 444

二、大脑联合皮质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448

三、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448

四、评定目的 449

五、评定对象 449

六、认知功能的评定方法 449

七、评定注意事项 450

第二节 知觉功能障碍的评定 451

一、基本概念 451

二、知觉障碍与分类 452

三、躯体构图障碍 452

四、视空间关系障碍 462

五、失认症 470

六、失用症 476

第三节 认知障碍的评定 481

一、注意 482

二、记忆 488

三、执行功能 496

第二十五章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的评定 504

第一节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 504

一、基本概念 504

二、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评定的目的 505

第二节 评定方法 506

一、正式评定 506

二、非正式评定 509

三、选择评定内容 511

第三节 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512

一、结果分析 512

二、注意事项 513

第二十六章 吞咽障碍的评定 515

第一节 参与吞咽的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和吞咽的生理过程 515

一、吞咽过程 516

二、口腔、咽、食管的解剖结构 516

三、吞咽功能的发育 517

第二节 评定步骤与方法 519

一、病史 519

二、吞咽前评定 519

三、吞咽评定 521

四、辅助检查 522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523

一、结果记录 523

二、结果分析 525

三、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 527

四、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528

第二十七章 环境的评定 529

第一节 评定目的与方法 529

一、评定目的 529

二、评定方法 529

第二节 各种环境的评定 530

一、居住环境的评定 530

二、工作环境的评定 534

三、社区环境的评定 536

第三节 环境障碍的改造原则与方法 536

一、环境改造的原则 536

二、环境改造的方法 537

第二十八章 生活质量的评定 543

第一节 概述 543

一、QOL的概念 543

二、历史背景 544

三、评定的目的 544

四、ADL与QOL的关系 545

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 545

一、QOL评定实施方法 545

二、常用的评定方法 546

三、结果分析 547

附录一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 558

附录二 残疾人体育运动功能评定与分级 563

主要参考文献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