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公共社会的概念及现象 11
一、概念及论域 11
二、公共现象 15
第二章 公共化之开启 22
第三章 公共之物理 32
一、社会构成的物理逻辑 33
二、西方文化中的社会理论与学说 51
第四章 公共之性理 76
一、东方文化的生成与理念 79
二、政治伦理化 84
三、第三者的真理与裁判 88
四、印度文化观瞻 92
第五章 公共之质地 96
第六章 公共之人与人的公共化 113
一、生存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同型化 124
二、人或社会构成单元的角色化、工具化、标准化、同质化 126
三、社会治理机制和功能的技术化、程序化 130
四、社会结构的网络化、过程化与同型化 134
第七章 公共化的功能与价值 139
一、变占有、分配的功利为摄取公共的功利 140
二、化物、解物,使物善于物 144
三、消解绝对主体,演成相对主体,实现同质平格、同类平权 151
四、化域求和,消解界域,缓释群域纠葛 158
五、社会管理的技术化、程序化与去政治化 165
六、人类问题、社会问题的公共解决 171
七、人类精神与文化体系的公共化 176
第八章 公共社会的制度承载 180
一、公共制度的基设:相对主体 181
二、公共体制之承载:共权 187
三、公共制度之操持:委托代理制 207
四、公共权力的救济:公共裁判 213
第九章 如何追逐公共化? 216
一、强化公共现象 217
二、建树公共意识观念 222
三、普及公共教育 228
四、具呈公共智慧 234
结 语 公共的终结:人的自然化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