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从“理性”到“感性”的价值自觉 1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昭明于世 1
第一章 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第一节 价值观是对“价值认识”的实践体验 1
一、价值观及其相关概念 1
二、价值观的特征及类型 4
三、关于“价值认识”的社会实践 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价值理性”的张扬 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8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理性”的本质 11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理性”的回归与强化 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价值目标”的追求 1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1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 18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1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溯源 2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 24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辩证分析 24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价值形态的论述 26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28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29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贡献 30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局限 3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探索与贡献 37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见 37
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42
三、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拓展 45
四、胡锦涛等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52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内蕴解读 59
第一节 何以产生: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由来 59
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主要价值伦理 59
二、传统文化中昭示的核心价值理想 62
第二节 何以存在: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68
一、价值样本:对既往社会价值观的凝聚 68
二、整肃纲纪:奠定公民社会秩序的基础 69
第三节 何以发展: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73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联系 73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公民社会的时代品格 77
第四节 何以扬弃: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与发展 79
一、唯物史观——认知与评判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80
二、实践论——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80
三、发展观——扬弃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82
第四章 当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核心价值观的脉络梳理 85
第一节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与流派 85
一、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的概念 85
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87
三、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流派 88
第二节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衍生的核心价值观 91
一、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92
二、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 98
第三节 西方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及理性评价 102
一、现代西方核心价值观的要素 102
二、对西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评价 106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本质体现 11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基本概述 11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11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11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12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阐述 122
一、“人的解放” 123
二、“自由的实现” 125
三、“民主的保障” 128
四、“平等的体现” 131
五、“改革的推动” 133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推进 13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文本 136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理论 139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 144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44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特质 144
二、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表征 146
三、社会意识形态的世界环境 149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52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 15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依据 15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保障 15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导原则 158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163
一、强化理论认知,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163
二、实现价值认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166
三、遵循道德规范,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内化 169
四、紧扣国家战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力量 172
第七章 国家视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 175
第一节 富强:国家精神的根基 175
一、物质富足:社会与国家的基础 175
二、中国走向“富强”的现实探索 178
三、核心价值观层面的中国特色:“国富民强”和“民生幸福” 181
第二节 民主:国家精神的主体 18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特质的认识 184
二、中国“民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187
三、凝聚中国特色的“民主”价值观 190
第三节 文明:国家精神的体现 192
一、马克思主义“文明”价值观的发展 192
二、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的创新与丰富 196
三、“文明”价值观诉求对国家建设的意义 199
第四节 和谐:国家精神的内核 201
一、深蕴于内的乌托邦:古今中外对“和谐”的价值求索 201
二、“和谐”对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意义 204
三、“和谐中国”理想的实现路径 207
第八章 社会视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 211
第一节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调 211
一、“自由”的界定及实现维度 211
二、“自由”的内核是“人的全面发展” 214
三、倡导“自由”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217
第二节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220
一、“平等”观念的萌生及发展 220
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中国化” 222
三、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文明和“全民共享”的物质文明 226
第三节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 229
一、“公正”的溯源与含义 229
二、“公正”对社会义利观的校正 233
三、“公正”在社会层面的制衡 235
第四节 法治: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尺 239
一、根植于皇权与人治的古代“法治” 239
二、“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 241
三、从核心价值到公民信仰的法治精神 244
第九章 公民视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248
第一节 爱国:公民道德的归属 248
一、“爱国”情感的起源 248
二、价值观视角下“爱国”的涵义 251
三、在“爱国”教育中凝聚“中国力量” 253
第二节 敬业:公民时代的责任 257
一、“敬业”的界定和时代价值的体现 257
二、“敬业”的价值认知 259
三、“敬业”的实践特征 260
第三节 诚信:公民操守的恪守 262
一、“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内生”与“外化” 262
二、公民个体“诚信”价值观的养成 264
三、公民社会“诚信”价值观的履践 267
第四节 友善:公民善行和善心的呼唤 269
一、“友善”的价值观探源 269
二、“友善”的社会身份与功能 271
三、“友善”的实践魅力 274
第十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 278
第一节 价值导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时俱进 278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进程 278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环境变迁 283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285
第二节 价值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正确认知 287
一、传统道德观的现代功能 287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意义 289
三、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锻造价值品格 292
第三节 价值追求:“道德法则”的“现代转型” 295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296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核心价值观的遵循 297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品质 299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