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汉水上游唐诗研究 3
绪论 3
一 汉水上游唐诗研究现状 3
二 汉水上游唐诗界定 5
三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6
四 本书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8
第一章 唐前汉水上游诗歌传统、嬗变轨迹 10
第一节 《诗经》《楚辞》在汉水上游的神奇际会 10
一 《诗经》中有关汉水上游的诗歌 10
二 《楚辞》中的汉水上游诗歌 13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演进中的汉水诗歌创作 15
第二章 唐代汉水上游诗歌的整体考察 23
第一节 唐代汉水上游诗歌繁荣的独特背景 23
一 地理位置特殊 24
二 政治、军事意义突出 24
三 物资供给地和运输通道 25
四 丰富的历史文化 25
第二节 唐代汉水上游诗歌整体特色 25
一 地域特色鲜明 26
二 游宦、流寓、行旅诗人诗作多,本土诗人诗歌少 27
三 风格多样,多寄人生沉浮、时代兴亡之感 28
四 在唐代文学的各个时期呈现不同风貌 28
第三节 唐代汉水上游诗歌基本主题类型 29
一 山水田园主题 29
二 历史文化主题 30
三 政治军事主题 32
四 物产民俗主题 33
五 个体遭际主题 34
第三章 汉水上游初盛唐诗歌 36
第一节 初盛唐汉水上游诗歌特色 36
第二节 卢照邻、沈佺期的汉水上游蜀道诗 37
第三节 “诗仙”李白的商州之旅 38
一 寻幽石娥溪——“此欢焉可忘” 40
二 理想政治人生的样板——商山四皓 42
三 怀古幽情——“陇寒唯有月” 44
第四节 岑参汉水上游诗歌中的秀美与温情 45
一 山水汉中 45
二 人文汉中 49
三 汉中时事 51
第四章 汉水上游之中唐诗歌 54
第一节 中唐汉水上游诗歌概况 54
一 诗歌主题分类 54
二 诗人心态之变迁 55
第二节 武元衡镇蜀途中诗歌 57
第三节 元稹汉中诗歌及百牢关位置考辨 61
一 元稹入蜀纪行诗与“百牢关”位置考辨 61
二 关于驿站位置、建制以及文化古迹的诗歌 66
三 古乐府诗创作的文化背景及其对汉水上游诗歌创作之影响 67
第四节 白居易等人的商州谪旅诗 68
一 山水文化篇——“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69
二 相知友情篇——“近来文卷里,半是忆君诗” 71
三 仕宦心路篇——“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72
四 白居易、元稹商州诗情感特质略较 73
五 韩愈等人的商州贬谪诗 75
第五章 晚唐汉水上游诗歌 77
第一节 晚唐汉水上游诗歌概况 77
第二节 姚合等人的金州诗 78
第三节 杜牧等人的汉水上游咏史诗 81
第四节 晚唐汉水上游行旅诗 87
一 杜牧等人的商州行旅诗 87
二 雍陶、薛能等人的蜀道诗 93
结语 100
第二编 陆游“汉中诗词”研究 103
绪论 103
第一章 陆游“汉中诗词”略况 105
第一节 陆游“汉中诗词”界定 105
一 建置沿革 105
二 对陆游诗词的取舍 107
第二节 陆游“汉中诗词”创作分期 108
一 从夔州奔赴南郑途中的创作 108
二 在南郑任上的创作 109
三 离开南郑后的创作 110
第二章 陆游“汉中诗词”的主题类型 113
第一节 风土类 113
一 交通、山川 113
二 气候物产 121
三 民风民俗 130
第二节 军旅类 133
一 激昂华美的生活 133
二 艰难困苦的生活 135
三 传平安火 136
四 驰猎山南 137
第三节 羁旅类和赠友类 140
一 羁旅类 141
二 赠友类 143
第四节 咏史类 150
一 对汉中地区名胜古迹的吟咏 150
二 对汉中地区相关人物的吟咏 153
第三章 陆游“汉中诗词”的思想成就 155
第一节 深广的忧患意识 155
一 陆游忧患意识形成的原因 156
二 陆游忧患意识在“汉中诗词”中的体现 159
第二节 卓越的军事见解 165
一 汉中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165
二 “却用关中作本根”的战略思想 166
第三节 独到的诗学思想 168
一 陆游诗学师承渊源 168
二 “诗家三昧”和“诗外工夫” 172
第四章 陆游“汉中诗词”的创作成就 175
第一节 使用典故、化用成句 175
一 使用典故 176
二 化用前人语句 183
第二节 以“梦”“酒”等意象入诗 186
一 亦真亦幻的“梦境” 186
二 浇愁洗闷的“酒”“醉” 188
第三节 激情与感伤交织的抒情风格 190
一 身在汉中时的矛盾心态 191
二 身离汉中后的矛盾心态 192
第四节 缘境寄意的创作手法 196
一 感物寄怀 196
二 感事寄情 198
结语 201
第三编 作品附录 205
汉水上游唐诗 205
陆游“汉中诗词” 260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