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的影响 3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与“新经济” 4
一、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已经被人类所认识 4
二、信息通信技术在新经济中的作用 6
第二节 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相关理论 11
一、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11
二、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增长理论 12
三、信息通信技术对生产效率的贡献 13
四、信息通信技术与国际分工理论 16
第三节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社会进步 18
一、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社会的全方位变革 18
二、社交媒体化——微博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0
第二章 信息时代的生产力 33
第一节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信息生产力为标志的新阶段 34
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三个阶段 34
二、信息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 35
三、信息生产力与信息化、信息社会密切关联 36
四、信息生产力将导致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36
第二节 信息生产力的核心技术发展与突破 38
一、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 38
二、云服务、物联网技术面临重大突破 40
三、国外云服务、物联网发展状况 41
第三节 我国信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机遇 44
第三章 信息时代的信息网络发展战略 47
第一节 信息网络政策已上升到全社会公共政策的核心 48
一、来自信息通信技术的挑战 48
二、各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全面展开 48
三、信息通信技术彻底改变了网络监管原有的地位与作用 49
四、监管机构正在扩大监管作用以促进信息社会发展 49
五、网络监管正处在一个艰难的过渡期 51
第二节 美国的系列信息网络发展战略 52
一、美国国家信息战略的目标与措施 53
二、美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领先的原因分析 68
三、启示 71
第三节 日本信息网络发展战略 72
一、日本内阁及总务省出台的国家战略 72
二、“全球时代ICT政策特别任务——光道构想”战略 74
三、“云计算及日本竞争力报告” 78
四、启示 82
第四章 信息时代的网络基础设施 83
第一节 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84
一、宽带网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 84
二、多国大力推动宽带发展 86
三、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情况 91
第二节 宽带接入的普遍服务 95
一、“数字鸿沟”的内涵与外延 95
二、宽带接入是否应成为普遍服务的内容? 97
三、普遍接入计划 98
四、实施、监督与检查 98
第三节 宽带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监管 100
一、宽带生态系统及其监管的必要性 100
二、国外基于宽带生态系统的监管体系 101
三、中国需要建立基于宽带生态系统的监管框架 105
第四节“宽带中国”战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06
一、“‘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106
二、“宽带中国”战略的主要目标 108
三、“宽带中国”战略出台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的作用 111
第五章 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与监管 113
第一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中国 114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能否成为中国“支柱产业 114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趋势性特征与推动机制 120
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 123
第二节 我国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125
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通信设备制造业取得突出成就 125
二、全球信息通信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128
三、多哈回合谈判对我国通信制造业的影响 131
四、未来的挑战与改革 132
第三节 电信运营业的发展与转型 134
一、为什么电信运营商要转型? 134
二、电信运营商转向何方? 135
第四节 面向开放与融合的信息通信监管创新 137
一、信息通信行业创新监管与完善立法 137
二、管制机构调整监管政策 140
第六章Web 3.0时代的互联网治理 147
第一节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148
第二节 探索互联网平台化治理机制 151
一、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发展趋势 151
二、开放平台的责任 153
三、平台化治理 155
四、平台化治理对信息社会管理的借鉴意义 159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与数字内容的监管 162
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网络安全的隐忧 162
二、国外网络安全监管框架与应对措施 164
三、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 167
四、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应当如何平衡? 170
五、建立与完善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管体系 173
第四节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治理与法规 175
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175
二、互联网行政管理体制 178
三、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 179
四、自律机制 184
五、我国互联网治理的特点 185
第七章 互联网的反垄断与竞争性监管 188
第一节 互联网垄断及表现形式 189
一、互联网的经济特征导致垄断地位的形成 189
二、互联网领域的垄断行为 190
第二节 欧美互联网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 192
一、欧美反垄断立法体系 192
二、谷歌商业惯例与来自多国的反垄断调查 193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反垄断执法与监管 196
一、我国互联网反垄断执法与行业监管都处于摸索阶段 196
二、“3Q大战”映射出互联网反垄断监管的缺陷 197
三、我国互联网产业反垄断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0
第八章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 203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频出 204
一、商业化的数字空间内消费者的隐私保护与身份窃取 204
二、政府与企业需要保护公民隐私 207
三、全球频发用户隐私泄露事件 208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的管理体系 210
一、个人信息的范畴与保护的概况 210
二、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211
三、企业责任、个人隐私与政府监管的边界——以谷歌为例 216
第三节 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政策 219
一、手机实名制 219
二、网络身份管理 220
第四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状与存在问题 230
一、立法现状 230
二、立法问题 231
第九章 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产业革命与机制变革 233
第一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234
一、创新与数字化制造:第三次工业革命 234
二、信息通信技术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237
三、美国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塑制造业竞争力 239
四、中国,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 240
第二节 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思考 244
一、迎接大数据时代 244
二、大数据开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245
三、大数据催生大批分析公司为印度IT业迎来新生 246
四、大数据发展与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 247
五、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思考 248
第三节 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 250
一、车联网产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251
二、国内外车联网产业链发展现状 255
三、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对于相关产业的影响 258
四、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61
五、对以安全为核心的车联网多方契约协同发展模式的探讨 262
六、推动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66
第四节 促进信息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与生产方式转型 268
一、我国信息消费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268
二、我国信息消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69
三、通过政策机制,促进信息消费发展 271
第十章 面向信息社会的发展演进与制度创新 273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演进与本质特征 274
第二节 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 279
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 279
二、新的社会组织结构 279
三、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 280
四、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结构演进 281
五、新型的就业形态与就业结构的演变 281
六、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占据重要位置 281
七、人口扩散化和城市中心郊区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特征 282
八、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形成 282
九、生态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多样化社会 283
十、网络战争成为重要的战争形态 283
第三节 我国在向信息社会过渡期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284
第四节 走向信息社会中的政策与制度障碍 287
一、对信息生产力的重要性缺少社会共识 287
二、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的关系没有理顺 288
三、宽带信息承载能力发展缓慢 288
四、信息割据与信息孤岛问题——缺少共建共享机制与制度 290
五、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291
六、综合信息通信管理机构缺位 291
第五节 走向信息社会的政策与制度建议 293
一、大力培育生产型信息服务业,走专业化分工道路 293
二、对基础信息服务的公共企业性质重新定位 294
三、制定和实施国家级宽带信息化战略 294
四、组建国家综合信息通信管理机构 294
五、建议国家制定“信息通信法”,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普遍服务机制 295
六、创新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的平台化治理机制 295
参考文献 297
相关名词术语解释 299
后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