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构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建钢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60995908
  • 页数:398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管理务必创新,创新务必科学 1

第一篇 “新公共”构想论 11

构想之一 管理文明——对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整体主义思考 13

一、现实社会需要整体管理 13

二、管理转型需要系统创新 20

三、创新管理需要女性介入 24

四、女性介入需要系统设计 30

五、加强管理需要管理文明 40

构想之二 心理管理——种对“对心理的管理”的探讨和探索 50

一、“对心理的管理”不是“管理心理学” 50

二、为什么要对心理进行管理 58

三、为什么能对心理进行管理 65

构想之三 一核多心——从立体角度看市场经济和行政管理的互动 69

一、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下的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7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75

第二篇 “新公共”构思论 81

构思之一 人类社会 83

一、“公”和“私”是一对既相互矛盾又互相依存还相互运动的范畴 83

二、“力”和“利”是内涵、方向和程度不同甚至对立与互换的范畴 86

三、人类社会发展是“公共领域”与“私个权利”两极连续摆动的结果 88

四、政府要为治理公共领域及其资源做出新制度的设想、设计和设施 91

构思之二 社会管理 95

一、社会危机将随时挑战执政能力 95

二、社会危险的本质属于心理危险 99

三、心理危机当由心理管理来解决 102

四、心理管理有方略和策略之分 105

构思之三 行政价值 111

一、两种决定作用:角度、客体和效果的不同 111

二、应然内涵:社会主义行政价值系统 114

三、路径与节奏:行政价值一核心价值 119

构思之四 公共教育 123

一、青年新论 123

二、信仰新论 128

三、美育新论 132

四、“建设”新论 134

构思之五 社会文化 139

一、社会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态势关联社会管理的创新 140

二、社会文化活动是一个立体和综合的“存在”概念 141

三、对社会文化活动既要有组织又要有管理 143

四、社会文化活动的构建要从打造高校的校园文化开始 144

构思之六 服务行政 148

一、高校服务型行政的内涵与目标 148

二、高校服务型行政的意义与作用 151

三、高校服务型行政的任务与效果 152

构思之七 公共政策 156

一、何谓 157

二、为何 162

三、创新 167

四、亮点 171

构思之八 共同所有 177

一、发现什么:所有制关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177

二、得到什么:所有制创新是“社管创新”的一个基础 181

三、建议什么:党和政府对“共有制”创新要有所作为 184

第三篇 “新公共”构建论 187

构建之一 域界变化与社会建设 189

一、社会的公共性发展孕育了“公域”和“私域”之间边界的变化 189

二、“公域”和“私域”之间边界的变化孕育了“社会建设” 192

三、“社会建设”要加强社会的公共性因素、机理和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195

构建之二 社会形态和行政管理 199

一、行政管理需要全新角度的研究 200

二、行政管理与社会形态存在互动关系 204

三、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行政管理特点 208

四、公共性社会的行政管理要体现“公共性” 218

构建之三 行政管理与公共心理 222

一、公共心理与行政管理的非理性互动关系的理论发展轨迹及框架结构 222

二、强化了公共心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良性的非理性相互关系和功能 226

三、对公共心理与行政管理的非理性互动研究的理性反思及现实求索 228

四、公共心理与行政管理的非理性互动关系基本特点探讨 231

构建之四 社会心理与公共管理 235

一、奴隶社会的公共管理与社会心理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235

二、封建社会的公共管理与社会心理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237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管理与社会心理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238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管理与社会心理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239

五、公共社会的公共管理与社会心理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241

六、人类社会的公共管理与社会心理互动关系的一般规律 242

构建之五 公共发展与社会建设 245

一、“社会建设与公共发展”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 246

二、“社会建设与公共发展”是一个互依互促的主题 248

三、“社会建设与公共发展”是一个既近又远的创新 252

构建之六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258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内涵 258

二、浙江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现状 259

三、浙江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问题 260

四、现实的公共供给问题成因分析 261

五、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思路 262

六、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工程 264

七、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项目 266

构建之七 村庄建设与城镇化发展 271

一、我国现阶段国情是“新村庄建设”的背景和依据 272

二、“新村庄—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且有创新 273

三、“新村庄”及“新村庄建设”的内涵不容模糊 274

四、“新村庄建设”应该走“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276

五、“新村庄—城镇化建设”虽困难重重但前景可观 277

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更具备建设“新村庄”的条件 278

构建之八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281

一、加强中国法体系建设必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82

二、加强“中国法体系”建设必须架构法的结构和层次特色 287

三、加强、建设与完善中国法体系必须立足现实和现状 292

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一种思维和行为的方式 296

五、“法治思维”是基础,“法治方式”是形式和方式 299

六、实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一个漫长过程 301

构建之九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305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有所区别的概念 305

二、要特别研究“科学社会主义”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306

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要与“社会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308

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要与“科学发展观”研究结合起来 309

五、“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要与“社会建设”的研究结合起来 310

构建之十 共产主义与青年人生 312

一、“共产主义信仰”不仅是党员必须信仰的而且还是人生必具的动力 313

二、理解“信仰”结构是理解“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 314

三、了解当下青年信仰状况有助于理解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必要性 319

四、“共产主义信仰”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谋福利的信仰 326

五、“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生”不等同于“共产主义信仰观和人生观” 327

六、“改革开放30多年”依然是一个不断与“共产主义信仰”兼容的历史 329

七、“共产主义信仰”是在现实社会中能够实现的信仰 332

八、“共产主义信仰”在现实中已经达到了一定实行和实现的程度 335

九、现实的中国“共产主义信仰”意识处于极度弱化状态 337

构建之十一 党政创新与公共治理 341

一、开展党政创新服务与社会公共治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341

二、当前我国实施社会公共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343

三、党政组织的创新服务应在社会公共治理中发挥作用 347

四、党政组织只有创新服务才可促进社会公共治理 353

五、杭州以党政服务创新促社会公共治理的实践研究 361

构建之十二 公共自信与公共自卑 369

一、公共自卑性质:一把“双刃剑” 369

二、公共自卑影响:已透消极性 372

三、公共自卑原因:错综复杂性 374

四、公共自卑管理:公共自信发力 377

附论 再论“公共性” 381

结论 论社会学研究创新 390

一、社会学研究的层次分类 390

二、中国社会需要“新社会”构想 390

三、“社会学”的“社会”已发生变化 391

四、“海洋社会学”将成为“社会学”研究新的亮点 391

跋 “治理性”是“新公共”追求的路径 393

参考文献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