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第1章 研究概况 2
1.1 研究背景 2
1.1.1 技术发展概况 3
1.1.2 产业现状 5
1.1.3 行业需求 7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7
1.2.1 技术分解 7
1.2.2 相关事项和约定 8
1.2.2.1 主要申请人名称约定 8
1.2.2.2 术语约定 10
第2章 安全气囊全球及中国专利分析 12
2.1 申请趋势和技术构成 12
2.2 来源国申请趋势 13
2.3 目标国申请趋势 14
2.4 主要申请人 17
2.5 安全气囊中国专利分析 18
第3章 智能型安全气囊走下高端神坛 20
3.1 提高性能、可靠性,突破成本制约 21
3.1.1 乘员识别/分类系统向多传感器综合应用发展 23
3.1.2 控制系统注重提高数据存储、处理能力及数据安全性 27
3.1.3 气体发生装置向多级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29
3.1.4 气袋排气/约束系统向多拉索、多排气孔配合运用方向发展 30
3.2 关注技术热点,重点布局技术空白 32
3.2.1 单传感器日趋没落,多传感器综合蓬勃发展 32
3.2.1.1 技术需求从单纯提高性能向性能、成本平衡发展 34
3.2.1.2 关注传感器技术,突破体积和成本制约 34
3.2.1.3 热点区域关注专利风险,空白区域关注技术风险 36
3.2.2 安全气囊领域竞争激烈,以整车企业为首形成各自阵营 37
3.2.2.1 个别区域一家独大,大部分区域群雄逐鹿 38
3.2.2.2 竞争激烈区域积极参与竞争,一家独大区域积极开展合作 39
3.2.3 以充足的技术和专利储备应对法规和市场的发展趋势 39
3.2.3.1 全球专利在华布局尚存空白,中国研发方向存在偏差 40
3.2.3.2 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行技术和专利储备 42
3.3 福特在普通消费群体车型中配置智能型安全气囊 43
3.3.1 福特及其零部件供应商积极申请专利对可变形智能型安全气囊形成全面保护 45
3.3.2 本田“路障式”布局,福特合理选择技术发展方向有效规避 48
第4章 气体发生器期待技术突破 56
4.1 气体发生器专利申请概况 56
4.1.1 传统技术日趋成熟,新兴技术蓄势待发 56
4.1.2 欧洲、美国、日本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是重要的目标市场 59
4.1.3 中国起步较晚,奋起直追 60
4.1.4 气体发生器领域竞争激烈,欧洲、美国、日本企业技术实力不相上下 61
4.2 多角度解决“延长充气时间”这一典型技术问题 63
4.2.1 气体发生器的结构 64
4.2.2 气体发生器的智能控制 66
4.2.3 气体发生源 67
4.3 借鉴关键技术发明构思,针对缺陷改进实施风险规避 69
4.3.1 关键技术的改进 70
4.3.2 关键技术的保护 74
4.4 失效专利是有待开发的巨大宝藏 76
4.4.1 技术、市场、法律多种原因导致专利失效 76
4.4.2 失效专利尚存价值,合理利用助力技术研发 78
第5章 行人保护安全气囊是汽车安全法规的发展趋势 80
5.1 机械、电子技术高度集成推动行人保护安全气囊产业化 80
5.2 丰田在行人保护安全气囊领域技术领先 83
5.2.1 丰田汽车行人保护安全气囊技术发展经历两个高峰时期 84
5.2.2 3位重要发明人组成丰田汽车行人保护安全气囊的核心技术力量 86
5.2.3 丰田汽车与其供应商联合组建行人保护安全气囊研发团队 89
5.3 行人保护进入普通汽车消费群体 91
5.3.1 首个标配行人保护安全气囊的车型——沃尔沃V40 91
5.3.2 奥托立夫通过完善的专利保护策略对沃尔沃V40行人保护安全气囊实施全面保护 93
5.3.2.1 行人碰撞检测技术 93
5.3.2.2 气囊布置技术 98
5.3.2.3 铰链释放技术 102
5.3.3 沃尔沃V40行人保护安全气囊综合多种专利申请策略形成有效保护 105
第6章 通过专利技术合作实施产业链布局 107
6.1 在专利技术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聚集 107
6.2 奥托立夫通过专利技术合作实现全球产业布局 109
6.2.1 奥托立夫在全产业链广泛开展专利技术合作 110
6.2.2 奥托立夫在安全气囊各技术领域深入参与专利技术合作 113
6.3 中国安全气囊企业各自为战,优势资源向产业链下游倾斜 116
6.4 中国安全气囊企业需要在团结中求发展 118
6.4.1 针对同级零部件供应商“强强联合”与“强弱重组” 119
6.4.2 针对上下游企业穿针引线,打通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120
6.4.3 针对高校及研究院所加强产学研用衔接,提高专利市场转化 122
第7章 主要结论 124
7.1 传统技术日趋成熟,智能化、小型化、全面保护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124
7.2 “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应在充分借鉴国际主流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主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 125
7.3 技术研发中针对热点、空白点合理部署技术力量,提取典型技术问题,选择技术改进方向 125
7.4 技术热点关注法律风险,技术空白点关注技术风险,合理选择研发路线,在改进中实施规避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