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邓小平晚年思想研究的时代需要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5
二、邓小平晚年思想研究的现状综述 6
(一)研究进程 6
(二)研究重点 8
(三)存在的问题 15
(四)思考与展望 19
第一章 邓小平晚年思想相关概念界定 21
一、什么是邓小平晚年思想 21
(一)确立“邓小平晚年思想”命题的依据 21
(二)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 25
(三)邓小平晚年思想的时间界定 26
二、邓小平晚年思想研究的文献资料 27
三、邓小平晚年思想的重要观点 39
四、邓小平晚年思想的阶段划分 45
第二章 邓小平晚年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47
一、国际背景 47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7
(二)世界多极化的演进 50
(三)东欧剧变的挑战 52
(四)强权政治的干涉 53
二、国内背景 55
(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55
(二)深化改革对理论突破的急切期待 59
(三)思想理论领域的激烈交锋 61
第三章 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新战略 66
一、准确判断国际形势 66
(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68
(二)有利的条件依然存在 70
(三)世界格局将向多极化转变 71
二、沉着应对的战略原则 72
(一)着眼国家战略利益 72
(二)注重国家主权安全 75
(三)提出“二十四字”方针策略 77
(四)树立中国和平的国际形象 80
三、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 83
(一)改变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 84
(二)确立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 85
(三)充实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86
(四)形成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 88
第四章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新思考 90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90
(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依靠发展 92
(二)实现祖国统一有赖于发展 93
(三)维护世界和平需借助发展 95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96
(一)抓住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96
(二)发现机遇的睿智研判 98
(三)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99
三、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100
(一)对科技和教育战略地位的新判断 100
(二)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证 104
四、“两个文明”都要搞好 106
五、发展理论的重大意义 110
(一)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110
(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理论 112
(三)阐发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14
(四)推动了中国发展的新飞跃 116
第五章 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新揭示 118
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18
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20
(一)计划经济理论的由来和实践 120
(二)关于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 122
(三)邓小平的探索和作用 125
(四)邓小平晚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思考 129
三、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131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由来 132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 133
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35
(一)不争论 135
(二)敢试敢闯 137
五、吸取借鉴一切文明成果 139
六、揭示发展动力的重大意义 141
(一)解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141
(二)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144
(三)制定了评判改革成败的正确标准 145
第六章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146
一、财富分配是大问题 146
(一)财富分配事关中国走什么道路 147
(二)财富分配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 149
(三)财富分配事关小康社会的实现 149
(四)财富分配事关中国的社会稳定 152
二、解决问题的时间表 154
(一)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 154
(二)20世纪末应该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共同富裕问题 155
三、不能出现两极分化 157
(一)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避免两极分化 157
(二)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 158
(三)要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159
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61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62
(二)让一部分 人、一部分 地区先富起来 163
(三)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64
五、共同富裕思想的重大意义 166
(一)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66
(二)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基本路径 169
第七章 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构想 172
一、对制度建设的理论阐释 172
(一)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的目标方向和基本原则 172
(二)用制度定型化确保方针、政策的定型化 177
二、对完善制度建设的深入思考 179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9
(二)农业要发展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 181
(三)民主集中制是根本制度 187
(四)没有退休制度事业难以为继 190
(五)反腐败还是要靠制度来解决 192
(六)政治体制改革重在“四个坚持” 193
三、制度建设新构想的重大意义 199
(一)创新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理论 199
(二)推动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实践 201
第八章 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新展望 204
一、不能把国际形势看成一片漆黑 204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趋势 206
(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206
(二)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208
(三)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210
三、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213
(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213
(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214
四、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15
(一)旗帜鲜明地肯定党的基本路线 216
(二)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17
五、展望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意义 219
(一)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 219
(二)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223
第九章 邓小平晚年思想的主要特征和理论价值 226
一、主要特征 226
(一)视野的广阔性 226
(二)突出的实践性 229
(三)显著的创新性 230
(四)鲜明的时代性 233
(五)强烈的民本性 234
二、方法论特征 235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35
(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239
(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241
(四)立足解答现实问题 242
(五)以人民利益为依归 243
三、理论价值 244
(一)邓小平理论深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24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5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思想 253
第十章 邓小平晚年思想的实践效应和现实启迪 260
一、实践效应 260
(一)迈出思想解放的新步伐 260
(二)重启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262
(三)阐明发展起来之后的新问题 265
(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66
(五)留下实践探索的广阔空间 268
二、邓小平晚年思想的现实启迪 28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90
(二)用世界眼光看世界,世界眼光看中国 292
(三)办好中国的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295
(四)想问题、做决策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299
结论 301
参考文献 304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