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志备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梅森编著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302328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

索引 2

续志编纂构想 2

基本构想/续志名称/续志指导思想/续志断限 2

续志体裁/续志记载地域/续志内容的门类 3

续志体例 5

续志文体/续志资料征集 6

续志编纂组织/续志经费来源 7

续志编纂规划 11

续志篇目/卷首/总述(概述) 13

大事记/环境土地与人口 14

改革开放/综述 1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制度建设 16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17

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私有经济 18

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发开放 19

经济/经济综述 20

农业/工业 21

贸易 24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25

金融、保险、证券业 26

综合经济管理 27

政治/中国共产党委员会 28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 29

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治安 30

审判、检察、司法、民政 31

军事/外事侨务及对台工作 32

文化/教育、科技 33

文化艺术 34

新闻、出版/体育、医药、卫生/文化市场 35

社会生活/物质生活 36

精神生活 37

民风民情/社会问题/新词新语新民谣 3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物 39

特载/大事记略 40

附录/首届书志勘误/编纂始末/索引 42

邓小平理论与续志指导思想 44

第一届新方志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第二届新方志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是时代的必然 44

邓小平理论是剖析社会现象的理论武器,因之邓小平理论是第二届地方志编纂的指导思想,只有掌握邓小平理论才能编纂出科学的志书 51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辩证地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映改革开放,为后人留下信史是当代修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54

结论 60

20年改革开放基本情况 61

改革之初农业大发展/80年代轻纺工业快速发展 61

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62

建成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63

农业/工业 64

投资规模与重点工程 65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基本确立 67

对外经济活动规则/多种所有制经济 68

对外经济开放/对外经贸快速发展 69

利用外资/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教育/科技 70

文化、卫生事业 7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 7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73

2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党的领导 7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市场取向、宏观调控 75

市场配置资源、计划和市场手段结合/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76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77

经济体制改革轨迹 79

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动与起步阶段/展开与发展阶段 79

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企业体制 80

农村改革/财税、金融、劳动工资改革 81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阶段/财税体制 82

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外汇管理体制 83

国企改革 84

社会保障/改革攻坚决胜阶段 85

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86

政府机构改革/农村改革 8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增强 88

新的宏观调控形成 89

农村和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国企改革为改革中心 90

社会保障和分配制度/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 9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92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探索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促使国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调整经济结构 93

改革、改组与技改和科学管理/兼并、破产、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 94

政府机构、金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他配套改革/政府机构改革 95

金融体制改革 96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97

1999年国民经济情况 98

2000年各项方针 100

农村与农业改革 110

家庭承包、双层经营 110

基建以水利为重点 111

绿化/黄淮海、三江、松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与科教兴农 112

农机工业/良种推广/先进栽培饲养技术 113

设施农业/农业内部结构 114

农业服务业/乡镇企业 115

小城镇崛起 116

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117

农村生活/收入/储蓄/路、电 118

住房/吃/穿/用 119

行/扶贫攻坚 120

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村级组织 121

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村民自治 122

农村社区由封闭走向开放 123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24

存在问题 12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6

城市经济改革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开始 126

国企推行经济责任制 127

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商业体制改革 128

所有制形式改革/放宽个体经济政策 129

撤销专区行署,市领导县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30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改革企业经济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131

改革价格体系,发育商品市场 132

放开生产资料价格/横向经济联合 133

改革宏观管理体制 134

1988年抢购风潮/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135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136

国企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国企改革八条方针/抓好100户大型国有企业 137

组建企业集团/优化资本结构/国企总体实力增强 138

股票 139

市场体系培育/价格改革 141

改革劳动制度/房地产市场 142

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产权市场 143

对外开放 145

沿海开放 145

建立保税区 149

沿边开放 151

经济特区 153

对外经济贸易 155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55

对外贸易的改革与发展 156

大经贸格局/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展销方式 159

利用外资 161

对外援助/ 162

对外经济合作 163

对外投资 164

利用外交成就 165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援外工作 166

外经贸法制建设 167

外贸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 168

科技与教育改革 169

科技改革 169

市场机制与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系统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微观运行机制 171

科技投入总量/科研成就/科技法律法规 172

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173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体制改革/教育改革 174

恢复高考 175

整顿教育秩序/加强教材建设/尊师重教/邓小平教育理论 176

“三个面向”/基础教育普及义务教育 178

中等教育普教职教并举/高等教育联合办学 179

依法治教 180

教育发展 181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发展 182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18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84

推进素质教育 185

文化艺术及文化市场改革 190

艺术舞台 190

文艺改革 192

群众文化生活 193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 195

文化遗产保护 196

对外文化交流 197

文化队伍 198

文化设施 199

民主与法制建设 201

人民代表大会制 201

基层民主/基层群众自治 203

职工民主管理 205

完善立法体制 207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8

国家机构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和法律 209

民事商事法律 210

经济方面法律/行政管理方面法律 211

劳动和社会保障/刑事法律/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法律 212

人民生活 214

从温饱到小康 214

城镇居民收入 216

人民生活质量/吃的方面 217

穿的方面/用品方面 218

住房方面/行的方面 220

精神文化生活 221

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 222

就业与社会保障 223

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促第三产业发展 224

经济、资源、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 225

加强环保/制订正确的分配制度 226

部分居民家庭生活仍很困难/居民收入存在不合理因素 227

居民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仍不合理/消费环境有待提高 228

外事、台湾事务和侨务 229

1978年至80年代末/90年代 229

与周边国家关系 230

发展同亚非拉和东中欧国家关系 231

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232

同中东欧关系不断发展/同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关系 233

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中美关系 234

中国同西欧关系 235

中日关系/多边关系 237

“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38

改革开放20年分类大事 241

会议、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 241

小平:关于统战讲话 242

中央干部会议/十一届五中全会/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十一届六中全会/邓小平谈军队建设 243

叶剑英:台湾回归讲话/政府机构改革/计生/十二大 244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六届一次、人大六届一次会议/十二届三中全会/民族区域自治法 245

“一国两制”讲话/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讲话/中英联合声明/邓小平关于“军队”讲话/小平: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246

成立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邓小平谈改革/军队精简整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47

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成员调整/邓小平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48

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十三届四中全会/加强党建的通知/邓小平谈“稳住阵脚” 249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届五中全会/军委扩大会/十三届六中全会 250

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邓小平:市场是手段/十三届七中全会/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党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251

江泽民:民族团结/邓小平南巡讲话/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 252

十四届三中全会/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253

中纪委二次全体会议/学习邓小平文选/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国务院16次常务会议/十四届四中全会 254

江泽民:祖国和平统一八点主张/现代化建设十二大关系/江泽民:联大会议讲话/香港特区政府推委会三次会议/八届人大五次会议 25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十五大 256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国务院机构改革/要事、事件/公审林、江集团 257

武警部队成立/打击经济犯罪/邓小平会见撒切尔/邓小平台湾统一六点设想/严打 258

建国35周年阅兵/自由化与四项基本原则/胡耀邦辞职、赵紫阳任总书记/中葡联合声明 259

黑龙江森林火灾/中共中央致电吊誩“蒋经国”,重申和平统一方针/解放军授衔/行政诉讼法/平息六·四政治风波 260

反腐/1991年大水/苏东事变后外交/汪辜会谈/江主席出席西雅图会议 261

江泽民在上将授衔仪式上讲话/北京高院审判陈希同/解放军在台海演习/签署中俄联合声明/打刑 262

邓小平逝世/香港政权交接/江泽民对美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江泽民出席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263

江泽民:依法治国/解放军总装备部组建/澳门特区筹委会成立/克林顿来访/长江、嫩江、松花江抗洪 264

宏观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市场经济/“四个现代化”、“小康”/经济调整 265

“六五”计划/全国工业交通会议 266

企业整顿/城市经济改革/计划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决定 267

横向经济联合/“七五”计划/企业破产法/国务院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邓小平:计划和市场 268

“三步走”与现代化/邓小平:改革开放/沿海经济区开放/治理经济环境、价格工资改革/清理公司/核资 269

浦东新区开发/高新技术开发区/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 270

葛洲坝/三峡工程/海南开发/发展三产/江泽民:国企改革/“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271

“八五”计划的实现/国企改革8条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治理通胀/’97经济工作会议/国企改革 272

打击走私/’98经济工作会议/农业与农村工作/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大包干/邓小平肯定安徽农村改革/全国农村工作会议 273

撤公社建乡/发展乡镇企业/延长土地承包期在15年以上/乡镇企业是共同富裕的途径 274

农村经济十项政策/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减轻农民负担/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75

工业与基本建设/宝钢/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宝钢一期工程 276

二汽建成/扬子石化/秦山核电站/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大亚湾电站/京九铁路/南昆铁路 277

兰西拉光缆铺成/小浪底/三峡截流/兰西拉光缆开通/贸易财政金融/试办深圳等特区/以税代利 278

开放沿海城市/利改税第二步 279

城市商业体制改革/邓小平:对外开放/长江、珠江三角洲开放/肉蛋水产品价格放开/工资制度改革/国务院颁发全民企业三条例 280

住房制度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调控投资过热/稳定金融秩序/分税制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281

外贸体制改革/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住房分配货币化 282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邓小平:文艺讲话/邓小平为教育题词/23届奥运会/改革科技体制解放生产力/教育体制改革 283

卫星发射/邓小平与包玉刚等谈教育/“八六三”计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卫星发射/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正负电子对撞机 284

亚运会/我国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科协四次代表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科教兴国/“银河—3” 285

政治与社会/批评“两个凡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7个法律/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 286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抓精神文明、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一天不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廉洁廉政/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 287

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第四次人口普查/环保是基本国策/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向孔繁森学习 288

“三讲”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十四届六中全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北大庆典,江泽民讲话/学习邓小平理论 289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 290

年鉴与续志编纂 292

年鉴编纂的目的和现状 292

年鉴的基本内容 293

从修志角度看年鉴 294

年鉴存在不足的根源 298

与地方志接轨的年鉴内容定位 299

年鉴未来的正确走向 302

首届修志的经验与反思 306

地方志十八年运作的轨迹 306

十八年探索的经验 311

十八年实践中的遗憾 315

理论准备不足,经费、时间、人力有浪费 316

行政与业务职责不明,工作缺乏专业机制 317

专家参与不够,部分志书缺乏专业深度 318

志书总体质量较好,但仍有不足 319

经验和教训成为“后事之师”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