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生产函数分析 3
第一节 一个产品和一个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分析 3
一、生产弹性 6
二、生产函数的几何学分析 6
第二节 一个产品和两个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分析 9
一、等产量曲线 13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14
三、等产量曲线的类型分析 16
四、要素替代弹性分析 19
五、等边际技术替代率曲线和脊线 20
六、生产要素间的技术关系分析 21
七、生产弹性分析 26
八、功能系数与规模报酬分析 30
九、齐次生产函数及其特性分析 38
十、等产量曲线的关系分析 41
十一、生产阶段的对称性分析 43
第三节 一个产品和多个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分析 45
第四节 生产函数与实证研究 46
第三章 生产投入经济学 52
第一节 一个产品和一个可变生产要素 52
一、要素成本 57
二、利润最大化 58
三、生产的合理范围 63
四、要素需求 68
第二节 一个产品和两个可变生产要素分析 72
一、投入要素的成本最低组合与生产扩张线 74
二、有约束的产量最大化 79
三、利润最大化 80
四、要素需求函数及其齐次性 84
五、利润最大化模型的比较静态学与对称性 91
六、条件要素需求函数及其齐次性 95
七、成本最小化模型的比较静态学 99
八、李沙特利耶原理与要素需求函数 101
第三节 一个产品和多个可变生产要素 103
第四章 生产产出经济学 108
第一节 成本函数分析 108
一、单要素的变动成本 108
二、两要素的变动成本 110
三、条件成本函数 113
四、变动成本弹性 114
五、成本函数的几何学分析 117
第二节 收益函数 118
第三节 利润最大化分析 120
第四节 产品供给函数 125
一、产品供给函数的比较静态分析与对称性分析 129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供给 133
三、李沙特利耶原理与产品供给函数 134
第五节 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分析 135
第五章 多产品生产经济学 138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可分摊性 138
第二节 单可分摊要素与两种产品的生产经济分析 143
一、产量转换曲线 143
二、产量转换率 145
三、多产品生产的约束收益最大化 146
四、多产品生产的利润最大化 151
五、产品的技术关系分析 156
六、产品的经济关系、比较静态、对称性和齐次性分析 156
第三节 多个可分摊要素的多产品生产分析 160
一、成本最小化和条件要素需求分析 160
二、利润最大化、产品供给与要素需求分析 162
三、多要素多产品生产的技术关系分析 165
四、多要素多产品生产的经济关系分析 166
五、利润最大化模型的比较静态学 167
六、对称性分析 169
第四节 一个可分摊要素、一个不可分摊要素与两种产品的生产经济分析 170
一、约束成本最小化分析 170
二、利润最大化分析 172
第六章 生产的对偶理论 176
第一节 生产的对偶性 176
第二节 包络定理 179
一、豪特林引理 180
二、谢泼德引理 182
三、对称性条件 185
第三节 对偶理论的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应用 186
一、利润最大化模型 186
二、成本最小化模型 188
第四节 对偶函数的特性分析 190
一、间接成本函数的特性分析 190
二、间接利润函数的特性分析 193
第七章 生产博弈 197
第一节 博弈与博弈论 197
第二节 纳什均衡 200
一、纳什均衡的概念 200
二、纯策略与混合策略 203
三、古诺模型 204
第三节 动态生产博弈 209
一、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和伯特兰德模型 209
二、序列博弈与先动优势 211
三、重复博弈 214
第四节 威胁的可置信度与市场进入博弈 217
一、威胁的可置信度、声誉与策略性行动 217
二、市场进入博弈与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221
第五节 卡特尔与串谋 224
一、卡特尔 224
二、串谋与差别产品 226
第八章 生产的纵向控制与进入壁垒 229
第一节 生产的纵向控制 229
一、纵向一体化 229
二、纵向约束 235
第二节 进入壁垒 241
一、进入壁垒的涵义 241
二、“无意的”和“策略性的”进入壁垒 243
三、进入壁垒的主要来源 245
四、产品差别化与进入壁垒 248
第九章 生产技术变革与R&D 254
第一节 生产技术变革:R&D投资决策 254
一、企业利润与R&D投资 255
二、R&D的投入产出分析 256
三、影响R&D生产率的因素 256
四、R&D与企业行为 258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R&D收益 259
一、达斯古普塔-斯蒂格里茨静态博弈模型 261
二、R&D竞赛的动态博弈 266
三、产品创新与产品差别化 271
四、市场结构与R&D关系的实证分析 274
第三节 新技术的扩散 277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