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匮要略》原文 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4
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8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1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3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20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24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25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7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2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4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0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41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47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50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52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58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60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61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64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66
杂疗方第二十三 70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74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80
二、类病证 86
(一)内科病证 86
(二)妇科病证 120
(三)男科病证 125
(四)外、伤、口齿、皮肤科病证 127
三、类症状 132
(一)全身症状 132
(二)头面症状 150
(三)四肢症状 159
(四)脏腑症状 164
(五)胸腹症状 193
(六)假设症状 204
(七)反常症状 204
四、类脉象 206
(一)单一脉 206
(二)复合脉 210
(三)平脉 217
(四)反脉 217
(五)真脏脉 218
(六)假设脉 218
(七)其他脉 219
五、类病因病机 220
(一)类病因 220
(二)类病机 232
六、类四诊方法 254
(一)望诊 254
(二)闻诊 262
(三)问诊 263
(四)切诊 263
七、类辨证方法 267
(一)八纲辨证 267
(二)脏腑经络辨证 269
(三)营卫气血辨证 271
(四)三焦辨证 271
(五)病因辨证 272
八、类治法 275
(一)治疗原则 275
(二)治疗方法 277
九、类方剂 292
(一)剂型分类与主治病证 292
(二)煎药法 313
(三)制剂法 320
(四)服药法 323
十、类药物 333
十一、类《金匮要略》历代书目 392
(一)本文 392
(二)注释 393
(三)方论 412
(四)歌括 414
(五)其他 415
(六)合编(从略) 417
十二、类《金匮要略》疑难条文注释 418
附:引用注家书目 495
附录 498
一、张仲景生平里籍简介 498
二、《金匮要略》名称的来历 500
(一)书名涵义 500
(二)本书的历代整编过程 501
三、《金匮要略》的内容范围和编写方法 503
(一)内容范围 503
(二)编写体例和方法 505
四、《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特点 508
(一)在“理”的方面 508
(二)在“法”的方面 510
(三)在“方”的方面 512
(四)在“药”方面 514
五、《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的关系 517
六、《金匮》的学术价值 519
(一)理论结合实际,使杂病学具备了完整的体系 519
(二)承先启后,为治疗杂病的典范 520
(三)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可谓无穷之应用 521
(四)中医理论体系的主根,临床各科的纲领 522
七、《金匮要略》学习方法举荐 525
(一)前后联系,加深理解 526
(二)注意文法、字义 527
(三)重视方药的炮制、配伍和煎服法 529
(四)选择版本和注本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