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政治经济学 第5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树青著;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40402926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高教司和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教材,自2002年1月问世后,已先后发行三版,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现呈现给大家的是第四版。第四版在体系结构上,基本保持了第三版的格局,在内容上则吸收了实践发展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增加了若干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主要的有:一、增加了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地位的论述;二、增加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的论述;三、对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进一步论述。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四、突出了对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论述;五、强调了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关注。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1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10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3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16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6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16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16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18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20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20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21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22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22

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23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25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26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26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28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30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30

一、商品经济 30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2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4

四、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35

第二节 价值量 37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7

二、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38

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39

四、科技、管理与价值创造 40

第三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42

一、市场经济 42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44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47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47

一、货币的起源 47

二、货币的职能 50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53

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 53

二、信用货币 54

三、外汇 56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 57

一、货币的层次 57

二、货币乘数 59

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61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65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65

一、资本的含义 65

二、资本的形态和构成 66

三、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 67

第二节 资本经营 69

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69

二、资本经营 70

三、风险资本的运营 72

第三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74

一、资本的循环 74

二、资本的周转 76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80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80

一、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 80

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81

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 83

第二节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84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84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 85

第三节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86

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86

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87

第四节 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89

一、供求平衡与不平衡 89

二、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90

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92

第一节 信用及其功能 92

一、信用的产生及形式 92

二、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94

第二节 信用制度 95

一、银行和银行资本 95

二、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 98

第三节 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 100

一、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产生 100

二、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103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104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109

第一节 竞争引起垄断 109

一、竞争的特征与功能 109

二、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和垄断 110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112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 112

二、垄断利润 115

第三节 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117

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117

二、有效竞争与反垄断政策 119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124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12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124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124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27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128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28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129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30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30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32

三、剩余价值率 132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35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35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36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137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13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39

一、工资的本质 139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141

三、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142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43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43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45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46

第三节 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147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47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149

三、资本主义地租 151

第十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154

第一节 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154

一、企业 154

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156

第二节 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157

一、资本主义的个人业主制企业 157

二、从自然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 158

三、股份公司与资本主义企业财产关系的变化 160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 162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基本趋势 162

二、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165

三、“雇员持股计划”和利润分享制 167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170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70

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170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71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178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180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18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84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85

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国家干预的目标 185

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 188

三、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190

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后果 192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194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194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94

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195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97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 200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200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2

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203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204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 204

二、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协调 207

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11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1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 216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16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18

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218

一、资本积累 218

二、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220

三、产品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 223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225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25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22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31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231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32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 23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38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8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238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40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42

第二节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43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决定因素 243

二、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245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48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 248

二、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0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 2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5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依据 25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5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257

四、大力发展生产力 2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6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依据 260

二、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实现形式及主体地位 261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64

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基本含义 264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6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与效率 26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 268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2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270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27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2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27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 27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 27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 275

第三节 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 27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275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方向 276

三、改革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278

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281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84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84

一、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284

二、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2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 28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28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288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 289

一、现代企业制度 289

二、国有企业改革 290

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292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294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294

一、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因素 294

二、社会总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296

三、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 301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302

一、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一般条件 302

二、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 302

三、对外开放条件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条件 303

第三节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305

一、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的可能性 305

二、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305

三、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307

四、对外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及其原因 308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11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11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311

二、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 3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3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15

一、“三步走”战略和“两个百年”目标 315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15

三、实现民族复兴 317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 318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18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20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321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22

五、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323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325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 325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25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327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329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331

一、国际贸易 331

二、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334

第三节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39

一、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39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40

三、保障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341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3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4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34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345

一、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345

二、我国经济波动的状况及其原因 346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347

一、宏观调控的模式 347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348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350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353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353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354

三、建立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56

阅读参考书目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