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蒙古兴起前的北方游牧民族教育(上) 1
第一节 匈奴和东胡的教育 1
一、匈奴的教育 1
二、东胡的教育 9
第二节 乌桓、鲜卑及丁零(高车)、柔然的教育 11
一、乌桓的教育 11
二、鲜卑的教育 15
三、丁零(高车)的教育 35
四、柔然的教育 41
第二章 蒙古兴起前的北方游牧民族教育(下) 48
第一节 突厥、回鹘的教育 48
一、突厥的教育 48
二、回鹘的教育 62
第二节 契丹、党项、女真的教育 75
一、契丹的教育 75
二、党项的教育 84
三、女真的教育 93
第三章 统一前至蒙古帝国时期的教育(上) 104
第一节 生产劳动教育 104
一、畜牧业生产知识技能教育 105
二、渔猎生产知识技能教育 110
三、农业生产知识技能教育 114
四、手工业生产知识技能教育 117
第二节 社会生存知识技能教育 121
一、习俗教育 121
二、“五箭训子”演绎的团结合作教育 126
三、母亲的影响 129
第三节 军事、科技、音乐教育 134
一、军事教育 134
二、科技教育 141
三、音乐教育 145
第四章 统一前至蒙古帝国时期的教育(下) 150
第一节 与文字相关的教育 150
一、统一前蒙古各部接触过的文字 151
二、畏兀字的应用加速了教育的变革 156
第二节 学校及其他形式的教育 164
一、在各地创办的学校 164
二、其他形式的教育 172
第三节 成吉思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82
一、军事、法制和习俗教育 182
二、知识、伦理教育和对受教育者的观察了解 186
三、团结、励志及女性教育 190
四、因人施教和巩固政权教育 194
第五章 元代蒙古黄金家族教育 198
第一节 蒙古皇帝自身的学习及教育 198
一、设置经筵的目的、管理机构及经筵的任务 199
二、经筵进讲的特点、授课时间及帝王的学习 203
三、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及社会效果 208
第二节 端本堂教育 213
一、端本堂教育的目的及管理机构 213
二、端本堂师儒的选用、尊师重教及教学形式 217
三、端本堂的教学内容 219
四、端本堂的授课用语、培养皇太子的具体措施及效果 223
第三节 家庭环境的熏陶 227
一、尚俭的家风 227
二、后妃们的政治魅力和必里克圣训的传承 233
第四节 全方位受教育的合赞汗 238
一、合赞汗的成长环境 239
二、合赞汗的文化素养 243
三、合赞汗的科技素养 247
第六章 元代的中央蒙古官学 253
第一节 元代的中央蒙古官学 253
一、中央蒙古官学的创办、生员、教学内容 253
二、师儒的选用及教学、管理 259
三、蒙古国子监学的办学规模、社会影响 266
第二节 国子祭酒 273
一、国子祭酒的任职年表 274
二、祭酒的选用其社会地位、教管业绩 282
第七章 元代蒙古字学及畏兀字教学 294
第一节 元代诸路蒙古字学 294
一、元代诸路蒙古字学的设置及其行政管理机构 295
二、元代诸路蒙古字学的师儒、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302
三、元代诸路蒙古字学发展的规模及社会影响 309
第二节 畏兀字教学 318
一、国师搠思吉斡节儿 319
二、畏兀字在官方及民间的传播应用 329
第八章 元代的儒学及科举考试 344
第一节 元代的地方儒学 344
一、政府的扶持 345
二、元代地方儒学的发展 357
第二节 元代的书院 374
一、元代书院的选址、名称、性质、类型及地方官员们的助学行为 374
二、元代书院的教学特色 378
三、元代书院的学田及刻书业 384
第三节 元代的科举考试 388
一、科举的实施及其考试内容 388
二、元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392
三、与元代科举考试相关的其他问题 400
第九章 元代的科技教育 407
第一节 元代的医学教育 407
一、元代医学的设置和行政管理机构 408
二、医学教官的选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考试科目 411
三、元代医学的教学方法 413
四、医学教育的管理和对在职医务人员的考核 415
五、医学教育的经济来源和办学规模 418
六、医学生员及医务人员的待遇 420
第二节 元代的农业技术教育 422
一、元代农业政策的演变、农业技术教育的肇端 422
二、元代农业技术教育的师儒、教学形式及内容 426
三、元代农业技术教育的范围及其效果 431
第三节 元代的阴阳学 437
一、元代阴阳学的产生及其相关机构 437
二、围绕阴阳学进行的考试、教学内容、禁令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