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明理篇 1
“开肺气,救心阳”是治肺心病之本 3
治胃病应调生理之顺,治病理之逆 7
“凡治病必察其下”的临床意义 10
“真心痛”治在通化 13
“伤风不醒便成痨”的临床意义 17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的治疗感受 21
“万病不治,求治于肾”的临床意义 23
“肺痨”难治,难在何处 26
中医治“肾”病——宣肺、健脾、补肾 28
脉管炎的病因何在?为何特别强调保肾 32
治咳喘:驱邪、消痰瘀、开利肺气 35
中医中药治偏枯——半身不遂 3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疗法 42
治慢性骨髓炎要扶正驱邪 44
中医防治肝病应全面调理 46
消渴病的因、治、防 47
因:脾气下脱不运化 47
治:健脾运化调理肝肾 49
防:通经化瘀,防治并发症 51
医案篇 53
外科病 54
头皮与颅骨全脱症 54
锁骨下结核性淋巴瘘 54
乳房术后漏乳症 55
粉碎性骨折术后骨髓炎 55
多发性无头疽 56
骨髓炎——附骨疽 58
骨折 59
骨痹证 59
右下肢肿 61
双下肢肿 61
右下肢疼痛 62
下肢痿弱 62
寒厥 63
股静脉栓塞 64
静脉栓塞误诊案 65
静脉炎 66
静脉曲张 66
皮肤病 68
癌术后全身疣 68
风毒痒疹 69
湿挠疮(湿疹) 70
全身瘙痒 70
全身瘙痒 71
风湿疹 71
面疹 72
老年皮肤瘙痒症 73
斑秃 73
鹅掌风(手癣) 74
头痛 76
偏头痛四十年 76
顽固头痛十三年 77
头风头痛 78
虚火头痛 78
血虚头痛 79
肝火头痛 79
气虚头痛 80
头晕痛 80
三阳经受风湿头痛 81
偏头痛十年 82
眩晕症 83
鼻病 86
鼻渊数则 86
鼻窦炎 89
鼻炎 90
口疮 91
暴聋 93
梅核气 95
扁桃体炎 97
乳病 98
乳小叶增生 98
乳房胀痛 100
男性乳大 100
胃脘痛 101
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 101
升降不协调 102
阴虚燥结 102
木盛克土 103
出血性胃炎 103
食湿寒滞 104
阴虚肝胃不和 105
胃萎缩、溃疡 105
肝气犯胃 106
胃虚胀闷 108
气阴虚 109
十二指肠溃疡 110
阴虚燥结 111
反流性食管炎 111
顽固腹泻20年 112
燥结旁流 113
胆囊炎 114
呕吐顽症 114
呕吐 115
胃胀呕吐误诊 115
浅表性胃炎 116
糜烂型胃病 116
咳喘病 119
吸入性肺灼伤 119
风寒束肺 120
痰瘀咳喘 121
寒痰阻肺 122
气阴虚喘息 123
内滞外不宣 123
上呼吸道过敏 124
咳喘病 124
冠心病 126
肺心病 129
高血压性心脏病 131
高血压病 132
泌尿系统疾病 135
肾小球肾炎 135
肾盂肾炎 136
膀胱炎 137
尿道炎 137
尿血 138
生殖系统疾病 139
早泄 139
前列腺炎 139
睾丸炎 140
宫体炎 140
白带 141
带症 141
产后受风 142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142
腰背疼痛 144
胸痛 147
胁痛 148
胸满闷 149
胸痹 150
脏躁症 151
失眠 152
魇睡症 153
大气下陷 154
长期发热 156
气血虚 158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60
消渴 162
医论篇 163
李东垣之“阴火”何以甘温除之 164
试论吴瑭对寒湿症的三焦论治 166
上焦为病,“开肺气,救心阳” 166
中焦为病,“开沟渠,运中阳” 167
下焦为病,“护肾阳,使火能生土” 168
中医学中有关生育学优势说的构想 170
论男性不育症——精不液化 174
中医学中的“情志”心理学 175
防老健脑功 179
治脱痈就是治脉管炎吗 182
从中医学的发展看其自身建设 184
癌前病变与情志活化剂 188
医话篇 191
炙麻黄之妙用 192
望、闻、问、切都重要 194
如何评价“十八反” 197
“性”生活对病者有影响吗 198
酒后入房有多大危害 199
求神医的故事 200
为修水库农民治病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