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交流 3
第一章 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 3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交流的产物 3
二、世界文学交流史概观 15
三、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史概览 38
第二章 文学交流研究的几种基本类型 64
一、作家交游——奥威尔与萧乾、叶公超交游考 64
二、外来接受——于赓虞的诗论观及其所受的域外影响 75
三、异域形象——唐代文学中的天竺僧形象 87
四、汉学研究——H.A.翟理斯:英国汉学史上总体观照中国文学的第一人 99
第二编 视野 121
第三章 比较文学视野的魅力与精英化培养目标 121
第四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之道 129
第五章 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与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 140
第六章 比较文学与教育的七个黑洞:人文教育缺少什么? 149
第三编 方法 165
第七章 比较文学实学研究方法的提倡及路径 165
第八章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举隅 182
第九章 思想史语境里的他者形象研究——关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212
第十章 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222
第十一章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关于西方理论批评方法的几个问题 236
第十二章 明智:非理论的智慧 255
第四编 经典阐释 267
第十三章 经典阅读札记二则:《俄狄浦斯王》与《项链》 267
第十四章 人类困境的基型——《公无渡河》与《创世纪·始祖犯罪》比较读解 273
第十五章 曹禺《雷雨》——回归到《雷雨·序》的意图揭示 281
第十六章 边缘对中心的解构——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新论 288
第十七章 人,究竟有多大能耐?——重读《老人与海》 295
第十八章 思想史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阐释——问题、路径与窗口 308
附录一、比较文学发展问题对话 319
二、春蚕蜡炬写春秋——李万钧先生与比较文学 327
三、不熄的理想火焰——感怀刘献彪教授的精神之光 336
参考文献 339
代后记 向无知与偏执挑战——我的比较文学研习体会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