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 吉林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绍贤主编;徐顺福(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8329163
  • 页数:973 页
图书介绍:

序篇 1

一、民族电力工业的开创和在竞争中发展 4

二、民族电力工业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鲸吞和洗劫 7

三、满足掠夺需要日伪加快电力工业发展 10

四、电力工业因前苏军拆走设备蒙受严重损失 15

五、电业职工积极抢修设备恢复发供电 16

总论 21

第一章 电力生产恢复与新发展起步(1949~1952年) 25

第一节 积极整修设备,续建复建电力设施 25

一、续建和改建丰满发电厂大坝 26

二、整修和复建火力发电机组 27

三、抢修和复建输变配电力设备 28

第二节 安全生产工作的创立 28

一、设立安全机构 29

二、建立和执行规章制度 29

三、建立正常安全工作秩序 30

四、创立和推广科学安全运行法 31

第三节 建立新的生产机构和职工队伍 32

一、设置和调整生产机构 32

二、组建和培训职工队伍 33

三、健全生产指挥系统 34

第二章 实施“一五”计划电源建设高速发展(1953~1957年) 36

第一节 丰满发电厂大型水电机组建设全面展开 37

第二节 兴建高温高压热电联产机组 37

第三节 中小型火(热)电机组相应发展 39

一、满足当地用电需要建设中、小型火电机组 39

二、地方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起步兴建 40

第四节 新中国第一项220千伏大型输变电工程建成 41

第五节 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 41

一、电力工业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 43

二、电源建设必须着重发展大型发电机组 43

三、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和技术,使全省电力工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44

四、发动职工积极投入电力生产建设,加快了电力工业发展 44

五、改进施工技术,创立科学安全运行方法,推动了电力生产建设的发展 45

第三章 电力工业在“大跃进”和调整中前进(1958~1965年) 46

第一节 继续加强电源建设 46

一、中国最早的大型水电站建成 47

二、大型热电厂工程建设进展迅速 47

第二节“大跃进”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影响 50

一、建设工程质量下降 50

二、安全生产受到冲击 51

第三节 电力建设在调整中稳步发展 52

一、部分发电工程调整下马 53

二、大型水电站建设稳步推进 54

三、大型火电机组恢复建设 54

四、地方电站和企业自备电站加快发展 54

五、中小型火电机组建设引发的思考 55

第四节 调整管理体制适应电力工业发展 57

一、吉林省电业管理局成立 57

二、关联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建立 58

三、吉林省电业管理局职能的调整 58

第五节 安全经济生产在调整中加强 58

一、调整经济指标,精减职工队伍 59

二、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59

三、加强安全管理 60

四、贯彻执行规章制度 60

第六节 农村电气化事业在调整中加强 61

一、农村电网初步形成 61

二、农电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62

三、农电职工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 63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中电力工业艰难发展(1966~1976年) 64

第一节 电力工业遭受冲击 65

一、“文化大革命”对生产建设造成危害 65

二、电业职工临危不惧做出奉献 66

第二节 贯彻备战方针进行电源建设 66

一、按“山、散、洞”要求兴建火力发电厂 67

二、白山发电厂上马复建 69

三、第一座中朝界河水电站云峰发电厂建成 69

四、全国最大的热电联产电厂建成 70

五、一批中、小型火(热)电厂的新建和扩建 70

第三节220千伏省电网骨干网架建成 71

一、70年代前吉林省内电网孤立、分散 71

二、主电网建设起步 74

三、骨干网架初步形成 76

第四节“革命委员会”的撤销 77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为电力工业带来勃勃生机(1977~1985年) 79

第一节 加快电源建设 80

一、东北地区最大的水电厂建成 80

二、5台火力发电机组建成投产 81

三、通过热电联产改造老小机组 82

四、新的电源发展战略形成 83

第二节 全省220千伏主电网建成 85

第三节 全面整顿提高企业素质 87

一、进行企业恢复性整顿 87

二、企业全面整顿取得成效 89

第四节 企业内部改革增强活力 92

一、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93

二、实行厂长负责制 94

三、对企业进一步放权 95

第五节 实行农电行业归口管理 96

第六章 深化改革电力工业阔步前进(1986~1995年) 98

第一节 实施新战略电源建设有新发展 99

一、扩建和新建大型火电机组 99

二、加快热电联产机组建设 101

三、改造高耗低效老小机组 101

四、大型水电机组建设快速发展 102

五、地方和企业自备电厂建设加快 103

第二节 集资办电推动电源建设 105

一、投资主体的组建和投融资工作的开展 105

二、集资建设发电厂加快了发展速度 106

第三节 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新发展 106

一、全省220千伏主电网建设不断拓展 107

二、第一条500千伏南北输电大通道建成 107

第四节 实施管理体制改革 108

一、分配制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 108

二、实施劳动入事工资制度配套改革 109

三、吉林省电力公司成立 110

第五节 开展企业升级达标和创一流活动 111

一、企业升级全面开展 111

二、安全文明生产达标活动提高了发供电生产水平 114

三、开展“创全网先进,奔全国一流”活动 116

四、创建全国第一座国产机组一流火力发电厂 117

第七章 电力工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迎接新世纪(1996~2000年) 119

第一节 电源建设向大机组高参数挺进 119

一、省内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火电厂建成 120

二、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加快 121

三、水电厂的扩建和新建 123

四、省内第一座风力发电场建成 125

五、地方和企业自备电厂建设速度加快 126

六、集资建设发电机组工程进一步发展 127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127

一、220千伏主电网继续完善 127

二、500千伏第二条南北输电大通道建成 128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29

一、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成立 129

二、完成第一步农电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129

三、集资电厂实行公司制改组 130

四、发电资产的出售和转让 132

五、发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133

第四节 电力市场建设与运营试点 135

一、电力市场的建立和运营工作的开展 136

二、发电企业实现部分电量离线竞价上网 137

第五节 农网改造城乡用电同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37

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取得成效 137

二、城乡用电同价工作取得进展 138

第六节 开展创建一流电力企业活动 139

一、对创一流工作认识逐步深化 139

二、创一流活动全面开展 140

三、努力创建一流省电力公司 141

附录 149

分论 161

第一章 不断进步的勘测设计 163

第一节 勘测设计单位的组建与发展 164

一、中央直属勘测设计单位的建立与发展 164

二、省属勘测设计单位的组建与壮大 168

三、小型勘测设计单位的诞生与成长 171

第二节 勘测工作及技术装备不断提高 172

一、水文勘测的开展与进步 173

二、工程测绘装备与技术的更新 175

三、地质勘探装备与技术的完善 177

第三节 务实求新的科学技术研究 183

一、科学试验研究的深入和扩展 183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193

第四节 设计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196

一、在学习中启动在实践中改进 197

二、“大跃进”中的成绩与教训 199

三、贯彻八字方针提高水平 201

四、在“文化大革命”困境中前进 203

五、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 206

第二章 电力建筑安装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214

第一节 施工企业的创建 214

一、火电施工企业的概况 215

二、水电施工企业的崛起与壮大 217

三、输变电施工企业的建立与振兴 218

四、输水管道施工企业的组建与成长 219

第二节 施工技术装备的发展 219

一、50年代以小型机具为主 220

二、60~70年代实现机械化 220

三、80~90年代技术装备不断更新 221

四、施工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223

第三节 施工技术与工艺的提高 223

一、火电建设施工技术的进步 224

二、水电建设施工技术的提高 228

三、输变电建设施工技术的进步 232

四、管道施工技术的改进 238

第四节 施工企业的后勤基地建设 239

一、基地建设不断加强 240

二、住宅建设逐步发展 241

三、福利设施日益完善 241

第五节 施工企业援外和开拓省外市场 242

一、执行援外任务 242

二、开拓省外市场 243

三、打入国(境)外市场 246

第六节 建筑安装企业管理的变革 249

一、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 249

二、施工组织领导体制的改革 252

三、质量管理稳步提高 254

第三章 曲折发展的火电建设 259

第一节 火电建设的起步 260

一、安装拆迁机组,奏响建设序曲 260

二、扩建新建小型机组,迈开建设脚步 260

三、建设热电厂,续写建设新篇章 261

四、采用列车电站,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265

第二节 火电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66

一、继续老厂扩建增容 266

二、进行“战备”电厂建设 268

三、实施坑口电厂工程建设 275

四、迈入国产高压机组建设 275

第三节 执行“发展战略”火电建设出现新面貌 277

一、火电建设的“断档”与电力“发展战略”的提出 278

二、西部地区火电建设取得新突破 279

三、东部地区火电建设的新进展 287

第四节 实施“发展战略”,推动热电联产发展 292

一、大规模的中部地区热电联产建设 293

二、成果丰硕的老厂供热机组扩建与改造 299

三、快速发展的地方与企业热电联产电厂(站) 300

第四章 水电、风电建设成绩斐然 302

第一节 水电资源分布及开发状况 303

第二节 松花江干流水电建设的进展 304

一、老厂续、扩建工程建设见成效 304

二、“三自”建设的特大型水力发电厂结硕果 306

第三节 松花江上游水电开发建设初展雄姿 311

一、中央和地方合资水电厂建设顺利开展 311

二、地方集资水电工程建设在资金困扰中前进 316

第四节 体现平权对等原则的界河水电建设 319

一、首座界河电厂建设 320

二、第二座界河电厂建设 322

第五节 小水电建设星罗棋布 324

一、建设的起步与调整 324

二、建设的挫折与发展 325

三、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建设推动小水电再度繁荣 326

第六节 迅速崛起的风电建设 331

一、前期工作加快步伐 331

二、风力发电场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332

三、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推动建设进程 338

第五章 电网的形成和发展 340

第一节50年代孤立分散的电网 341

一、以丰满发电厂为中心的跨省网和长吉网 341

二、以辽源发电厂为中心的南部网 342

三、以二道江发电厂为中心的通化网 342

四、以蛟河发电厂为中心的蛟敦网 343

五、以镜延线和龙井发电厂为中心的延边网 343

六、以白城发电厂为中心的白洮网 343

七、小城镇自供网和中、朝互供电 344

第二节 电网的修复和升压改造 344

一、设备大修抓紧抓实 344

二、线路晋级升压改造 345

三、66千伏长线路调压运行 346

四、154千伏系统的延续和改造 347

五、110千伏系统的维持和消失 349

第三节 全省220千伏电网的形成 350

一、输电线路的建设 350

二、60年代主网建设起步 350

三、70年代出现建设高潮 351

四、80年代电网建设高峰期 353

五、90年代进一步完善 354

第四节500千伏电网建设 365

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出现 365

二、建设第一条500千伏“大马路” 366

三、第二条500千伏“大马路”建成投产 366

第五节 城市电网建设 368

一、城网的发展过程 369

二、城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377

第六节 电网的通信建设 379

一、专用明线通信载入史册 380

二、电力载波通信降为次要 381

三、微波通信成为电网主干通信 381

四、光纤通信蓬勃发展 382

第六章 火(热)电厂生产的发展 386

第一节 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386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艰难的生产运行 386

二、运行管理在“大跃进”和“调整”中曲折发展 388

三、“文化大革命”对生产运行管理的冲击 390

四、在拨乱反正中运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392

五、改革开放中文明生产大大改善 394

六、电源大发展中达标创一流活动广泛开展 395

第二节 强化节能管理,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397

一、采取多种方法,搞好发电经济运行 397

二、推广经验,开展节约能源竞赛 399

第三节 搞好检修,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402

一、抢修设备,尽早恢复发电 403

二、恢复性大修设备,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 404

三、治理“文化大革命”期间投产设备,使其达到铭牌出力 406

四、采取先进方法和手段,提高设备检修水平 408

第四节 设备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412

一、提高机组发电出力 412

二、发展热电联产 415

三、降低发电能耗 417

四、推进发电技术现代化 422

第五节 满足燃料供应,改革管理体制 424

一、燃料管理机构的变迁及体制的变革 424

二、由分散到统一的燃料管理 426

三、及时的燃料调度及充足的燃料贮存 427

四、燃料的运输管理与质量监督明显加强 428

五、燃料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430

第六节 加强环保管理,环境得到改善 431

一、治理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432

二、贯彻“三同时”原则,有效控制新的污染 438

三、加强工业卫生工作,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440

四、针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制定相应对策 444

第七节 电厂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存在的问题 447

一、大分场制改革的尝试 447

二、发电管理体制的变革 449

三、值得探讨的问题 452

第七章 发展前进中的水电生产 453

第一节 水电生产的恢复和走向规范化 454

一、水电生产的恢复 454

二、水电生产走向规范化 455

第二节 水电生产的发展 457

一、发电能力不断增长 458

二、生产组织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的变化 460

三、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465

四、水电生产在电网中的地位及其变化 467

五、从一厂一站到一厂多站 467

六、从现场值班到无人值班和远方监控 468

第三节 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469

一、水电生产经济运行工作的开展 469

二、水库调度的开创、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472

三、中、小型水电站的生产运行 478

第四节 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起步与发展 479

一、设备检修维护工作走向规范化 480

二、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481

第五节 水工建筑物运行和安全工作的开展 482

一、搞好大坝鉴定及安全定期检查 483

二、进行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试验 487

三、开展水电厂大坝观测 489

四、水工建筑物的检修、维护与改造 490

第八章 电网运行与调度通信水平的提高 494

第一节 电网调度机构和指挥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494

一、电网调度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494

二、电网调度指挥系统的不断强化 502

第二节 电网运行方式的发展和变化 510

一、运行方式专业的设置和完善 510

二、“文化大革命”对运行方式管理的影响 513

三、在拨乱反正中运行方式重新走向正规 515

四、运行方式工作迈上新台阶 519

第三节 继电保护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524

一、建立机构,继电装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525

二、优化整定计算手段,提高继电保护安全运行水平 527

三、加强技术改造,落实反事故措施 529

第四节 电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531

一、电力通信机构的建立 531

二、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 532

三、安全管理逐步强化 534

四、电力通信控制系统建设加快 535

五、通信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537

第五节 电网调度自动化建设向现代化迈进 538

一、全省远动、电量采集装置的分布和发展 538

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539

三、地调自动化系统协调建设 541

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新拓展 542

五、模拟盘显示系统的发展 543

六、电力市场试运营及联络线关口模拟调度的探索 544

七、电网调度自动化建设经验和教训 546

第九章 供电生产的艰辛发展 548

第一节 变电运行与检修走过的曲折道路 548

一、逐渐走向制度化和科学化 548

二、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556

第二节 加强送电运行与检修 563

一、提高送电生产运行质量 563

二、完善线路检修及管理 567

三、增强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571

第三节 逐步完善城市配电网 578

一、删繁就简——配电线路的发展 578

二、择优汰劣——配电变压器的发展 580

三、增供降损——配电城网改造 581

第四节 降低电网损失 584

一、电网线路损失率发展变化的趋势 584

二、实现降损节能 586

第十章 用电营业的发展及电力市场运营 595

第一节 用电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596

一、用电量不断增长 596

二、用电结构的发展变化 598

第二节 用电管理的开创和发展 605

一、用电监察工作的发展 605

二、计划用电管理的加强 607

三、节约用电手段的不断完善 609

四、安全用电措施的提高 611

第三节 电力市场建立并逐步走向规范 612

一、依法划定供电营业区 613

二、增加售电量并提高售电平均单价 614

三、用电管理机构健全完善和营业工作的现代化 615

四、营业工作在整顿和标准化建设中稳步推进 617

五、严峻的电力市场形势和按市场规律增供扩销 618

第四节 加大影响企业经营的电费热费回收力度 620

一、艰难的电费收缴工作 620

二、各方面因素造成巨额电费长期欠缴 622

三、电费回收工作不断加强 624

四、热费收缴日益困难 626

第五节 电价机制的建立及改革 630

一、计划经济时期电价偏低且调整缓慢 630

二、电价改革及多种电价的实施 631

三、不断调整的电价政策 634

第六节 电能计量技术进步与管理手段的创新 635

一、电能计量的发展与技术进步 636

二、电能计量机构的变革和资产管理的现代化 640

三、电能计量监督与计量服务 641

第七节 加强行风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644

一、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方针,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644

二、行风建设依靠机制坚持长抓不懈 646

三、树立了良好形象,学习先进榜样 648

第十一章 农电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654

第一节 农电事业的兴起 654

一、农村办电高潮的形成和发展 655

二、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658

三、努力建设“三为”服务达标县 660

第二节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662

一、农电线路和变电所建设 663

二、农电线路和变电所改造 665

三、农村配电系统建设与改造 667

第三节 加强农电安全经济生产 669

一、坚持农电设备检修 669

二、搞好农电安全经济运行 670

三、努力降低农电线损 672

第四节 农村安全用电措施的实施 675

一、农村用电安全问题突出 675

二、认真落实保证农电安全的措施 677

第五节 农电管理工作的加强与体制改革 682

一、建立农电管理体制 682

二、农电管理体制分析 685

三、农电管理体制改革 688

第六节 农村用电和市场开拓 691

一、农村用电构成 692

二、农村供电体制的形成 697

三、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698

四、努力降低农村电价 700

第十二章 安全生产及技术监督的发展 707

第一节 安全生产在波折起伏中前进 707

一、电力安全生产的开拓 707

二、“大跃进”对电力安全生产的干扰 709

三、“文化大革命”对电力安全生产的冲击 710

四、粉碎“四人帮”后安全生产的恢复 711

五、大机组和大电网给安全生产带来的新问题 714

六、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718

第二节 安全管理逐步加强 724

一、安全生产新理念的形成 724

二、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逐步完善 725

三、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创新 734

第三节 发展中的技术监督和管理 736

一、电力技术监督的发展 737

二、四项技术管理逐步加强 750

第十三章 电力修造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757

第一节 修造企业的建立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757

一、企业的创建和发展 757

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759

第二节 发电设备修造和生产在起伏中艰难前进 762

一、备品配件畅销全国 762

二、辅机产品多成名优 763

三、发电汽轮机和锅炉的研制取得成功 765

第三节 输变电器材生产的发展 766

一、线路金具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发展 766

二、塔材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770

三、水泥电杆生产满足了电力建设需要 772

第四节 改造和生产变压器适应安全生产需要 773

一、改造和生产配电变压器 773

二、改造和生产电力变压器 775

三、干式变压器生产的发展 778

第五节 电能计量校验装置和开关柜的生产 779

一、电能计量校验装置生产的起步和发展 779

二、低压配电箱和高低压开关柜产量的增长 780

第六节 水工设备制造 782

一、从修配到制造 782

二、在生产发展中完善提高 782

三、转轨变型深化改革 784

第十四章 电力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电力工业的推动 785

第一节 科技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786

一、基层电力科技机构的创办及其工作开展 786

二、省公司专业科技机构的创建和发展 788

第二节 科技队伍发展壮大和科技工作开展 790

一、科技队伍的建立和成长壮大 791

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 793

三、科研技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795

第三节 新机组调试的发展和提高 797

一、调试机构的建立与工作开展 797

二、机组调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799

三、调试工作向风力发电领域延伸 802

第四节 科技管理工作促进了科技发展 803

一、科技管理工作的开展 804

二、科技成果的鉴定验收和奖励 807

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808

四、科技情报工作发挥了先导作用 809

第五节 电机工程学会的建立及其科技活动的开展 811

第十五章 开展教育培训培养各类人才 814

第一节 职工文化教育的开创和发展 814

一、通过扫除文盲及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815

二、开展“双补”教育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 815

第二节 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培训基地建设 817

一、建立教育培训管理体制 817

二、建立教育培训基地 819

三、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 820

四、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规划 821

第三节 专业技术培训的开展和职工素质提高 823

一、搞好生产准备培训 823

二、开展常规生产培训 825

三、实行工人考工定级 826

四、加强短期专业培训 827

五、抓好新职工培训教育 828

六、开展技术竞赛 829

第四节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推动新型干部队伍建设 830

一、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 831

二、专业技术干部的外语学习 832

三、各级各类干部的专业培训 832

四、对技术干部开展继续教育 833

第五节 开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工中等专业教育 834

一、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和中专学校 835

二、吉林电力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办和发展 836

三、职工中专班的举办 837

四、函授和电视中专教育的开展 838

第六节 职工高等教育的举办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 838

一、职工大学的成立及其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839

二、职工函授大学的创办和发展 840

三、职工电大和自学考试教育的开展 841

四、举办“七二一”大学自培专业人才 841

五、委托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842

第七节 全日制电力职业技术教育的创办和发展 842

一、长春电力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843

二、丰满电力工业学校(吉林水电学校)的成立和办学层次的提高 846

三、水电一局技术学校的成立和教学工作开展 848

四、长春电力技术学校的创办和培训职能的扩展 849

五、基层企业技术学校的创办和调整 851

六、自费走读技工教育的开展和毕业生择优录用 852

第八节 普通电力高等学校的建立和发展改革 853

一、电力高等本科教育的发展及其贡献 853

二、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创办及其改革 859

第十六章 多种经营事业的开创与发展 863

第一节 企业和职工队伍发展壮大 863

一、企业的创建和发展 864

二、职工队伍建设和发展提高 870

第二节 产值和利税不断增长 875

第三节 产品开发销售和发展战略 879

一、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880

二、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展 883

三、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 885

第四节 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 891

一、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892

二、支持主业的发展与改革 894

第五节 企业资产的积累和增长 896

第六节 积极探索改革和发展趋向 899

一、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900

二、向公司制、股份制目标前进 901

专论 905

一、执行“山、散、洞”方针建设发电厂变电所的沉痛教训 907

(一)发电厂厂址和变电所所址的选择 907

(二)造成的危害 909

(三)应该铭记的教训 911

二、辽源发电厂开展群众性小指标竞赛是推进 914

电力生产发展的创举 914

(一)小指标竞赛的缘起 914

(二)小指标竞赛在实践中发展 916

(三)小指标竞赛的基本经验 918

三、发展热电联产的经验与问题 922

(一)适应供热负荷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供热方式 922

(二)不断提高热电联产的服务效果和供热的安全可靠性 923

(三)热电联产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 925

(四)热电联产的经验和教训 927

四、值得关注的油母页岩发电 930

(一)油母页岩资源状况 930

(二)锅炉燃用油母页岩的探索 931

(三)油母页岩示范电厂建设 931

(四)电厂的运行概况与效益 933

(五)值得关注尚需扶持的油母页岩发电 935

五、电网调峰调频的艰辛历程 937

(一)电网在低频率中运行 937

(二)电网调峰的严峻形势 938

(三)调峰工作的实践 940

六、发电侧电力市场试运营简记 944

(一)发电侧市场化改组条件已具备 944

(二)积极构建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945

(三)逐步建立电力市场运营的规则 946

(四)电力市场的组建与初步运营 947

七、吉林省电力工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953

(一)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953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955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 959

八、施工修造企业工程和产品质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962

(一)工程和产品质量问题危及企业生存 962

(二)工程和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964

(三)提高工程和产品质量,做好全方位优质服务 966

后记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