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发展报告 2010-2011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川生,史秋秋,宋贵伦主编;韩震,崔新建,刘勇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3952838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的年度报告,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该书对2010—2011年北京文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对存在的文化难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探讨,为北京文化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

总报告:北京精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深刻凝聚 1

(一)“北京精神”提炼培育的背景及意义 2

(二)“北京精神”应有的四个维度 3

(三)“北京精神”对北京文化发展的助推作用 6

第一编 “十二五”文化战略与文化政策 1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的意义与内涵 1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提出的背景 1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提出的意义 1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的内涵 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的优势与路径 19

(一)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独特的优势 20

(二)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存在的不足 22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具体路径 23

三、文化生态圈与北京城市整体布局与开发 27

(一)文化生态圈建设对北京城市整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28

(二)文化生态圈建设对北京城市开发的推动效应 31

(三)文化生态圈建设与北京城市整体发展现状的反思 33

(四)加强文化生态圈建设、调整北京城市布局的建设意见 37

四、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北京和谐社会的建构 41

(一)北京社会学的发展及北京社会 42

(二)北京社会分层的研究 43

(三)北京农民工的社会学研究 45

(四)北京老年群体的社会学研究 47

五、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的特色与机制 50

(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的背景与特色 51

(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的奖励机制 53

(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的意义与作用 56

(四)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的问题与对策 60

第二编 文化创意产业 65

一、上海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对北京的启示 65

(一)上海工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66

(二)北京、上海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比分析 74

(三)上海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对北京的借鉴与启示 77

二、北京DRC企业网络特征与创新能力关系分析 82

(一)工业设计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83

(二)DRC园内企业网络特征 84

(三)DRC园区企业网络特征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90

(四)结论与建议 93

三、宋庄:在“跨界”中追求新境界 95

(一)从“画家村”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96

(二)以“跨界”为契机,寻求宋庄发展新定位 100

(三)宋庄艺术区目前发展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102

四、少儿图书出版繁荣之下的困境 109

(一)少儿图书出版现状 110

(二)少儿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114

(三)少儿图书出版提升质量和竞争力的措施 117

五、我国电影消费状况评估 120

(一)电影消费呈现的特点 121

(二)目前电影制作和消费存在的问题 125

(三)提升国产影片竞争力的措施 127

六、北京老字号经营中的社会亲和力 130

(一)清末民国时期老字号的良好社会亲和力 131

(二)当代北京老字号社会亲和力的下降及其原因探究 136

(三)老字号提升社会亲和力对策研究 140

第三编 城市文化品格建设 149

一、北京经典文化景观打造的问题与对策 149

(一)北京文化广场的打造 150

(二)北京城市雕塑的打造 153

(三)北京商街店面的打造 157

二、北京文化节现状调研 161

(一)北京文化节数量惊人 162

(二)文化节所起的积极作用 165

(三)北京文化节问题及对策 167

三、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文化意义与思考 171

(一)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 172

(二)当前免费师范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174

(三)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未来展望 177

四、近代以来的职业教育与北京人口素质的提升 179

(一)救亡图存背景下的晚清职业教育 180

(二)曲折中的前行:民国职业教育的探索 183

(三)新中国成立后走向成熟的职业教育 186

(四)职业教育推动下北京人口素质的提升 189

第四编 历史与文学 195

一、北京建都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 195

(一)北京建都以来的民族融合状况 197

(二)北京建都以来文化认同之进展 201

(三)目前北京地区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5

二、北京方志的编撰整理及利用现状 208

(一)北京方志编撰和整理状况 209

(二)北京方志利用现状 210

(三)北京方志编撰整理及利用的意义 215

三、王府文化的历史走向与当代价值 217

(一)“值盛世,王府喧”——清代王府的兴盛 218

(二)“时光荏苒,韶光不再”——民国王府的没落 221

(三)“飞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成立后王府的重兴 224

(四)王府及王府文化的当代价值 227

四、抗战时期京派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启示 232

(一)文化理念的更新 233

(二)文艺团体的重振 235

(三)异域文化的吸纳 238

(四)新生力量的培育 241

五、北京的教会学校与新文学的发展 244

(一)北京主要的教会学校及其特色 245

(二)教会学校的新文学课程 248

(三)校园文化活动与新文学的发展 252

第五编 区县文化亮点展示 261

一、十六区县文化发展亮点扫描 261

(一)首都功能核心区: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262

(二)城市功能拓展区:科技创新引领文化发展 266

(三)城市发展新区: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促进文化生态建设 272

(四)生态涵养发展区:挖掘绿色能源,创新发展模式 278

二、东城:立足古都文化,建立“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 285

(一)“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背景 286

(二)“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发展优势 287

(三)“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建设举措 287

(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建设意义 290

三、石景山:发展文化产业,扩建北京“CRD” 292

(一)“CRD”发展现状 293

(二)“CRD”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成就 296

(三)“CRD”的建设意义 298

(四)“CRD”的发展对策 299

四、房山:以“鲜活的大地”,打造“创意的房山” 301

(一)大地文化艺术节的品牌效应 302

(二)各类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 303

(三)“十二五”规划蓝图下的新契机 306

五、延庆:绿色能源领衔,生态战略发展 309

(一)深入推进生态战略,以生态文明布局区域发展 310

(二)广泛利用新能源,绿色实践全面展开 311

(三)深入思考发展现状,推动区域建设 314

六、大兴:建设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 317

(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的现状 318

(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措施 320

(三)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发展的实践经验 322

(四)对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展望 324

第六编 比较视野与异域审视 329

一、欧美“世界城市”的文化活力 329

(一)包容与多元的纽约文化 330

(二)厚重而创新的伦敦文化 334

(三)浪漫与时尚的巴黎文化 339

二、纽约百老汇音乐剧的文化价值 343

(一)作为一种美国文化的音乐剧 344

(二)纽约百老汇 346

(三)百老汇音乐剧的文化价值 349

(四)百老汇音乐剧对北京戏剧产业发展的启示 356

三、美国大学在京汉语项目之考察 360

(一)美国高校在京汉语短期项目的设立与发展 361

(二)美国高校在京汉语项目的几大特色 364

(三)以“社会调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评价 373

(四)中美汉语教学的对比与思考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