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3
1.1.1选题的背景 3
1.1.2选题的意义 4
1.2文献综述 5
1.2.1国外对于R&D补贴政策的研究 5
1.2.2国内关于R&D补贴政策研究 7
1.3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8
1.3.1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8
1.3.2本书主要的研究方法 9
1.4本书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9
1.4.1本书的重点和难点 9
1.4.2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10
1.5本书的内容、结构与章节安排 10
第2章 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影响效应及实施条件分析 13
2.1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理论基础 15
2.1.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15
2.1.2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20
2.1.3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6
2.1.4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31
2.2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概念界定与内涵 40
2.2.1 R&D补贴概念及内涵 40
2.2.2战略性R&D补贴的概念及内涵 40
2.2.3自主创新的含义 40
2.2.4战略性R8D补贴与一般R&D补贴的区别 41
2.3战略性R&D补贴政策对自主创新及贸易结构影响效应分析 42
2.3.1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 42
2.3.2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效应 46
2.4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施的条件分析 48
2.4.1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施的外部条件 48
2.4.2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施的内在条件 49
2.5本章小结 49
第3章 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践与WTO基本规则 51
3.1国外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践 53
3.1.1美国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践 53
3.1.2日本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践 54
3.1.3韩国战略性R&D补贴政策实践 56
3.2 WTO基本规则下我国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实践及政策协调 57
3.2.1 WTO基本规则下SCM协议中对补贴的分类 57
3.2.2我国R&D补贴的政策实践 58
3.2.3 WTO基本规则下我国R&D补贴政策可诉性分析 59
3.2.4 WTO基本规则下我国战略性R&D补贴贸易政策协调 60
3.3本章小结 62
第4章 战略性R&D补贴政策与我国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63
4.1基于国家和区域视角的实证研究 65
4.1.1引言 65
4.1.2国内外关于R&D投入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评析 65
4.1.3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现状分析 67
4.1.4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68
4.1.5政府R&D补贴投入对我国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70
4.1.6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73
4.2基于我国汽车产业视角的实证研究 74
4.2.1引言 74
4.2.2战略性R&D补贴政策模型构建 75
4.2.3战略性R&D补贴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影响的经验分析 76
4.2.4战略性R&D补贴政策与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 79
4.2.5结论及政策建议 80
4.3基于不同市场竞争水平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视角的实证研究 81
4.3.1引言 81
4.3.2竞争、技术创新与倒U形理论 82
4.3.3数据描述与变量选取 89
4.3.4模型设定 90
4.3.5模型估计 91
4.3.6总结及政策建议 94
4.4本章小结 95
第5章 战略性R&D补贴政策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97
5.1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基本现状分析 99
5.1.1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份额比较 99
5.1.2我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分析 100
5.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101
5.1.4我国贸易结构指数变化分析 102
5.2战略性R&D补贴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研究 103
5.2.1引言 103
5.2.2变量说明与数据平稳性、协整检验 104
5.2.3政府R&D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的相关性及回归估计 105
5.2.4结论及政策建议 106
5.3战略性R&D补贴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的研究 107
5.3.1引言 107
5.3.2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108
5.3.3战略性R&D补贴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结构的经验分析 111
5.3.4战略性R&D补贴与我国高技术产业贸易结构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114
5.3.5结论及政策建议 118
5.4本章小结 119
第6章 我国实施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策略选择 121
6.1我国实施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策略选择 123
6.1.1从战略高度明确未来的主导产业 123
6.1.2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重要作用 123
6.1.3在WTO基本规则下合理利用贸易保护战略 124
6.2我国实施战略性R&D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125
6.3本章小节 127
第7章 全书结论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129
7.1全书结论 131
7.2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132
致谢 134
参考文献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