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中国二十世纪戏剧文学发展史 3
第一章 概述:中国戏剧现代转型的艰难曲折历程 3
第一节 与时代大潮紧密合拍的戏剧思潮 3
一、戏剧思潮的特点和四个发展阶段 3
二、“戏曲改良”与“新剧革命” 5
三、“新旧戏剧论争” 7
四、“普罗戏剧” 8
五、“探索戏剧的探索” 10
第二节 话剧文学创作的诞生及民族化进程 11
一、话剧文学创作的诞生 12
二、话剧文学创作的民族化进程 13
三、话剧文学创作的珍贵成果 16
四、话剧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主流 16
第三节 传统戏曲的时代调适及现代戏创作 18
一、旧戏营垒内部的戏曲改良 18
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推陈出新” 20
三、戏曲的现代戏创作 23
第四节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成果概要 24
一、戏剧史研究概要 25
二、戏剧批评概要 27
三、戏剧理论研究概要 29
第二章 世纪之初与五四运动前后的戏剧文学 33
第一节 改良戏曲创作及“时事新戏”编演 33
一、改良戏曲的创作 33
二、京剧及梆子的“时事新戏”编演 35
三、粤剧和滇剧的改良 37
第二节 早期话剧的兴衰与创作得失 38
一、早期话剧的兴起 38
二、“春柳派”新剧 40
三、“进化团派”新剧 42
四、南开新剧编演活动 43
第三节 五四“为人生”的戏剧及问题剧创作 45
一、五四“为人生”戏剧的精神特征 45
二、“为人生”的问题剧创作 46
三、熊佛西、郭沫若、丁西林等人的创作 48
第四节 地方戏兴盛与几大剧种代表作家 52
一、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兴盛 52
二、京剧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家 53
三、其他主要地方剧种的代表作家 55
第五节 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的早期创作 58
一、田汉的早期创作成就 59
二、欧阳予倩的早期创作成就 61
三、洪深的话剧创作与理论成就 63
第三章 三十年代的创作高峰与抗战前后的戏剧文学 66
第一节 话剧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成熟 66
一、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背景 67
二、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特征 69
第二节 话剧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73
一、抗战戏剧运动推动黄金时代到来 73
二、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 75
三、陈白尘、宋之的、于伶、吴祖光等人的创作 77
第三节 曹禺、田汉、夏衍、李健吾等人的代表作 82
一、曹禺的代表作 82
二、田汉的中期代表作 85
三、夏衍的代表作 87
四、李健吾的代表作 89
第四节 抗战时期大后方及其他戏曲创作活动 91
一、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后方的戏曲活动 91
二、田汉在抗战戏曲中的特殊作用 93
三、京剧和几大地方戏的抗战戏曲创作 95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戏剧创作活动 97
一、苏区的“红色戏剧”创作 98
二、解放区戏剧创作及活动 100
三、延安文艺整风后的戏剧创作及活动 101
第四章 新中国前期的创作丰收与文化大革命前后的转折 105
第一节 十七年话剧波折与老舍、田汉的当代成就 105
一、十七年戏剧的创作浪潮及特点 106
二、老舍的话剧创作成就 109
三、田汉戏剧创作的当代成就 112
第二节 新中国戏剧运动与戏曲文学的起伏 115
一、文艺政策变化与戏曲创作的起伏 115
二、传统戏改编的突出成就 117
三、现代戏、新歌剧及儿童剧创作的新收获 11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戏剧及后来关于“样板戏”的论争 121
一、“样板戏”的形成 122
二、“样板戏”的形式探索意义及启示 122
三、关于“样板戏”的论争 124
第四节 拨乱反正与社会问题剧的再兴 126
一、社会问题剧的再兴 126
二、社会问题剧的审美特点及局限 129
第五章 八十年代的创作辉煌与九十年代的困守 131
第一节 八十年代探索话剧及代表剧作家群 131
一、上海探索剧作家群的开拓 132
二、北京探索剧作家群的成就 133
三、探索带来的现实主义深化 135
四、其他剧作家群的创作 138
第二节 八十年代现代戏曲创作高峰及其代表剧种 140
一、京剧创作的丰收与突破 141
二、川剧创作的传承与出新 143
三、福建地方戏创作的复兴与活跃 145
四、戏曲“探索热”中的其他代表作品 148
第三节 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 151
一、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 152
二、九十年代话剧代表作 153
三、九十年代话剧创作特点 156
第四节 九十年代戏曲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 157
一、部分地区保持了较好创作势头 158
二、九十年代戏曲代表作 159
第五节 “戏剧危机”与世纪反思 161
一、潜在的因素与广义的危机 161
二、戏剧现象上的“戏剧危机” 163
第八篇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发展史 169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概述 169
第一节 二十世纪电影文学概述 169
一、1913—1931: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影响下的电影文学 170
二、1932—1949:苏联蒙太奇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类型片影响下的电影文学 171
三、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工农兵”为主导的电影文学 173
四、1966—1976: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电影文学 176
五、1977—1989:现实主义复苏与拓展中的电影文学 177
六、1990—2000:国家意志与市场需求双重影响下的多元化电影文学 179
第二节 二十世纪电视剧文学概述 181
一、1958—1966:初创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182
二、1967—1977:停滞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184
三、1978—1981:复苏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185
四、1982—1989:成长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186
五、1990—2000:成熟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189
第二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文学 193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叶电影剧作的滥觞 193
第二节 二十年代“旧派”与“新派”的电影剧作 196
第三章 三十至四十年代电影文学 202
第一节 左翼时期电影创作 20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电影创作 210
第三节 战后新潮电影创作 214
第四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电影文学 222
第一节 十七年的电影文学 222
一、夏衍的电影文学理论及其剧本改编 222
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文学 227
三、传记与历史题材电影文学 232
四、现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 237
五、当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 240
六、农村题材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 24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及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 246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文学 246
二、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 249
第三节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 252
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直播剧 252
二、七十年代末的伤痕短剧 253
第五章 八十至九十年代末期电影电视文学 256
第一节 八十年代的电影文学 256
一、“伤痕与反思文学”的电影文学 256
二、现当代名著改编的电影文学 261
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文学 262
四、军事题材电影文学 266
五、农村题材电影文学 269
六、都市题材电影文学 271
七、探索片模式的电影文学 274
第二节 九十年代的电影文学 277
一、主旋律电影:传记片剧作 277
二、主旋律电影:战争片剧作 280
三、主旋律电影:时政片剧作 281
四、刘恒的剧本改编 284
五、冯小刚的贺岁片剧作 287
第三节 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 289
一、改革题材剧 289
二、伤痕题材剧 292
三、历史题材剧 295
四、传记体裁剧 297
五、古典名著改编剧 299
六、现代名著改编剧 303
第四节 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 305
一、室内剧 305
二、改革题材剧 307
三、家庭伦理题材剧 310
四、反思题材剧 313
五、反腐题材剧 315
六、军旅题材剧 317
七、公安题材剧 320
八、古典名著改编剧 322
九、现代名著改编剧 324
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 327
十一、宫廷题材剧 329
第九篇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文学发展概观 335
第一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文学概述 335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文学概述 335
一、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335
二、光复初期的文学创作 337
三、五十年代的反共文学 339
四、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 342
五、七十年代的乡土文学 343
六、八十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学 347
第二节 香港澳门文学概述 350
一、开创期的香港新文学 350
二、抗战及战后的香港文学 356
三、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学 359
四、七十年代以来的香港文学 365
五、澳门文学概述 368
第三节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概述 373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文学 373
二、北美华人华文文学 379
三、欧洲大洋洲华人华文文学 381
第二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诗歌发展 385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诗歌 385
一、早期诗社的联吟之风 385
二、日本侵占时期的新诗运动 387
三、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变 389
四、七十年代以来的台湾诗潮 392
第二节 二十世纪港澳诗歌 396
一、香港早期南下诗人的创作 396
二、五六十年代香港诗坛的重组 398
三、七十年代以来香港诗歌的发展 401
四、澳门的旧体诗词和新诗创作 405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诗歌 410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诗歌创作 410
二、北美华人华文诗歌创作 417
三、欧洲和大洋洲华人华文诗歌创作 418
第三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散文发展 420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散文 420
一、日据时期和光复初期的散文创作 420
二、五十年代的“战斗散文”与“闺秀散文” 423
三、六十年代的散文革命与杂文变革 428
四、七十年代异军突起的乡土散文 434
五、八十年代消费环境下的散文创作 439
六、九十年代散文文类的开放与跨越 445
第二节 二十世纪港澳散文 449
一、香港的现代散文创作 449
二、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散文 453
三、七十年代最具香港特色的“框框杂文” 459
四、八十年代以来困境中求生存的香港散文 470
五、日趋活跃的澳门散文创作 474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散文 478
一、东南亚:海外华人华文散文的重镇 479
二、北美:学者型散文家的彩笔 498
三、欧洲: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 506
四、澳洲:大陆新移民的言说 510
第四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与世界华人华文小说发展 513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小说 513
一、“以歌当哭”的日据时期小说创作 514
二、五十年代“女性小说”的萌发 530
三、现代派小说的崛起 533
四、通俗小说的兴盛 537
五、乡土小说的成就 541
六、多元的新时代小说 552
第二节 二十世纪港澳小说 557
一、南来作家的小说创作 558
二、都市文化背景下的通俗小说流变 561
三、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化格局 565
四、澳门志怪小说传奇和原生态小说创作 571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小说 573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小说 573
二、北美华人华文小说 581
三、欧洲华人华文小说 589
四、大洋洲华人华文小说 594
第五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戏剧影视文学发展 597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戏剧影视文学 597
一、台湾戏剧创作扩大和发展 597
二、台湾影视文学创作的本土化走向 606
第二节 二十世纪香港戏剧影视文学 610
一、香港戏剧文学的现代主义倾向 610
二、香港影视文学的大众化和精英化融合 616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戏剧影视文学 624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戏剧影视文学 624
二、欧美华人华文戏剧影视文学 636
第十篇 结语 645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645
第二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651
第三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659
第四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主要缺失 665
后记 671
参考书目总索引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