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辛亥革命到“七·七”事变(1912年——1937年) 1
第一章 少年时期 1
第二章 中学时期 4
第三章 战斗在清华园 7
第一节 考入清华大学 7
第二节 站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前列 10
第三节 参加南下扩大宣传团 13
第四节 支援绥东抗战 17
第五节 主编《?风》 18
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年——1949年) 25
第一章 加入中国共产党 25
第二章 参加“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29
第三章 带领动员宣传团踏遍晋西北 31
第四章 在军政干训队和巡视团 39
第五章 开辟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 41
第一节 担任晋绥边区办事处主任 41
第二节 组织募捐救灾 44
第三节 建立和健全县动委会的工作 45
第四节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5
第五节 培养本地干部 46
第六节 铲除汉奸 47
第七节 瓦解和争取敌伪人员 49
第八节 坚持武装斗争 49
第九节 被迫撤离雁北 53
第六章 战斗在晋察冀边区 54
第一节 以笔作枪 投入新战斗 54
第二节 努力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58
第三节 到北平办《解放》三日刊 62
第四节 控诉中国法西斯杀害闻一多的滔天罪行 63
第五节 建议纠正土改运动中“左”的错误 64
第三编 建国以后到“文革”以前(1949年——1966年) 67
第一章 接管大同市的工作 67
第二章 从察哈尔到天津 69
第三章 对张春桥《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的批评 74
第四章 在吉林 78
第一节 执意调离《红旗》杂志社 78
第二节 对如何正确实施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的阐述 79
第三节 确定吉剧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85
第四节 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88
第五节 主张戏曲要推陈出新 90
第五章 对形象思维论的批判 92
笫四编 颠倒乾坤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100
第一章 从进入“中央文革”到被“中央文革”除名 100
第一节 参加“中央文革小组”上海会议而导致的一个错误 100
第二节 列席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的迷惘心情 104
第三节 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政策规定保护干部遭到失败 106
第四节 一个正确的建议,被看成是“以生产压革命”的错误 112
第五节 抵制派性,反对分裂 113
第六节 被“中央文革”除名 116
第七节 被打倒后的悲惨遭遇 118
第二章 参加“三结合”后对“左”倾路线和极左路线的抵制和斗争 121
第一节 反对清队扩大化 121
第二节 王淮湘私设专案企图把郑季翘打成“五.一六”分子阴谋的破产 131
第三节 反对把开展阶级斗争当作党的总路线 134
第四节 抵制教育领域里的“左”倾路线 142
第五节 从死亡线上抢救出一名青年 151
第三章 在吉林省批林批孔运动中同积极追随林彪反革命集团进行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王淮湘的斗争 154
第一节 吉林省直机关揭发批判王淮湘高潮的兴起 154
第二节 揭盖子会与郑季翘在会上对王淮湘的揭发批判 157
第三节 中央关于解决吉林问题的“六条意见”和郑季翘对“六条意见”的态度 162
第四节 以调动工作为名被罢官 173
第五节 在中组部招待所的日子里 176
第五编 历史的结论 180
第一章 彻底平反 180
第二章 吉林人民对郑季翘的怀念 184
附录 郑季翘对形象思维论的批判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