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综述 2
一、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观点 2
二、劳动生产率的相关论述 7
三、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 9
第二节 本书特点及主要内容 12
一、定位与主要特点 12
二、主要内容 13
第二章 概念辨析 15
第一节 劳动报酬及其相关概念 15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劳动者报酬” 16
二、劳动统计中的“工资总额” 17
三、《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 17
四、三个概念的比较与用途 18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及其计算 20
一、宏观层面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0
二、地区和行业劳动生产率 21
三、微观层面的企业劳动生产率 21
第三节 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占比的理论联系 22
第三章 劳动报酬占比分析 27
第一节 口径与计算方法 28
一、劳动报酬口径辨析 28
二、劳动报酬占比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32
第二节 变动趋势与真实水平 37
一、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缓慢下降 38
二、与国际横向比较的相对位置 39
三、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现实意义 44
第三节 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分析 45
一、不能单凭工资增长来判断劳动报酬占比 46
二、初次分配格局分析 48
三、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 50
四、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53
五、劳动者内部结构分析 57
六、劳动力市场力量对比 66
七、分配观念的影响 66
第四章 职工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比较 68
第一节 职工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69
一、中长期涨幅接近,近期工资增长明显落后 69
二、工资实际增长相对于劳动生产率先慢后快 72
三、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受经济影响有所波动 72
四、小结 76
第二节 代表行业情况 76
一、制造业部分细分行业情况 77
二、建筑业情况 81
三、铁路运输业情况 81
四、小结 84
第三节 工资水平及增速的国际比较 84
一、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相对优势依然明显 85
二、我国制造业工资增速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 88
三、各国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规律不明显 89
第五章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94
第一节 工资决定理论的发展演变 94
第二节 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97
一、实证研究综述与借鉴 97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情况 99
三、整体面板模型及说明 103
四、地区分类模型 107
五、结论与启示 116
第六章 正确理解“同步增长”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119
第一节 地方调研的启示 119
一、“十一五”期间工资增长总体快于劳动生产率 120
二、各地经济、物价、工资差异明显 121
三、劳动生产率计量与管理基础薄弱 122
四、对“同步增长”原则的认识趋同 122
第二节 全面理解“同步增长”与“提高占比” 123
一、“同步增长”是调整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前提 124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持续增加劳动报酬的根本途径 124
三、劳动报酬增长并不等同于工资增长 125
四、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劳动报酬的增长 126
五、避免机械理解“同步” 126
六、政府必须承担调整分配格局的主体责任 128
第七章 努力实现“同步增长”,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130
第一节“十二五”期末劳动报酬占比预测 130
一、“十二五”期末劳动报酬占比预测 130
二、路径选择 135
第二节 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137
一、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并引导就业升级 137
二、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劳动要素配置效率 138
三、加大教育与培训,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138
四、主动减让税费,释放劳动报酬增长空间 139
五、引导企业让渡利润,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 140
六、重点推动低工资群体劳动报酬快速增长 141
七、改进、完善工资调控政策 142
附录 相关政策论述 147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摘录) 147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摘录) 150
3.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3月16日,摘录) 152
4.温家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摘录) 157
5.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摘录) 158
6.习近平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致辞(2010年2月25日) 159
7.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发表讲话(2010年2月4日) 160
8.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全文) 160
参考文献 174
后记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