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家世与家人 2
生日与“妨其尊亲” 2
逃难与疾病 4
差点淹死 7
家世与家庭成员 8
第二章 求学与流亡 22
小学生时期 22
中学生涯 25
逃亡昆明 35
昆明初探 37
大家庭的解体 38
进大学的垫脚石:昆华高中 40
西南联大四年(1938—1942) 44
第三章 出国与归国 62
在恒通公司酒精厂(1942年8月—1943年初) 62
在恒通公司云南制糖厂 65
出国之梦 68
美国的第一年:在路易斯维尔市酒精厂(Louis-ville,Seagram) 75
攻读硕士学位(1948年8月—1949年12月) 79
红丝远系——恋爱与婚姻 81
威斯康星大学 86
朝鲜战争中的归途 91
到北京:新中国的首都 94
第四章 峥嵘岁月——石油工业艰难起步 100
锦西拆运炼油设备 101
“向党交心”与全国第一届石油展览会 108
政治学习:“三大运动”、“三反”、“五反”及肃反 118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与苏联的援助 127
后勤与打杂 133
总图室与土建室主任 137
负责页岩油二厂 140
茂名厂选址与“反右倾”“拔白旗” 150
石油工业的一次“鹞子风” 156
次去苏联与“反右” 157
“小土群”与三面红旗 170
“设计革命化”与我的半赋闲 178
第五章 大庆会战的难忘岁月 184
参加大庆会战初期:超声波降凝 185
葡萄花小炼厂 188
开发大庆与余(秋里)、康(世恩) 192
大庆炼厂的设计与建设 194
大庆炼厂二期及扩建工程 204
建厂趣事:大庆精神的例证 211
第六章 炼油技术革新年代 218
炼油技术革新 218
“五朵金花”——五项技术革新 225
体育场万人大会 234
北京院的辉煌时期 239
人大代表与就任北京院院长 243
“五朵金花”之外与“神仙会” 252
加氢裂化 254
联合装置——胜利炼厂 257
三大合成 260
从罗马尼亚引进润滑油生产装置 264
访问阿尔巴尼亚与援外炼厂,附“十来个大庆”的由来之一 270
保卫首都的炼油厂——东方红炼厂 275
第七章 十年动乱 284
“文革”初期 285
“牛棚”生涯 305
全家团聚与四散 326
五七干校 333
干校的运动与我的政治生活 346
离散家庭的生活 355
插队与干校尾声 363
在荆门搞“情报工作” 366
设计大队回北京 371
在基建指挥部的岁月 378
寻求工作机会:被“挂”的最后两年 386
十年动乱中的石油工业 390
第八章 重新工作1978—1983 396
处理荆门炼厂FCC改建工程中的问题 396
原油产量徘徊与一亿吨原油包干:上游工业在艰难中前进 405
合理利用一亿吨原油与十大攻关组 408
石油综合利用与石油化工的发展 413
节能技术攻关组 415
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421
设计标准与规范 428
随团出访比利时 432
对外引进的谈判 439
学会与行业政策研究 448
改革开放的试探 451
第九章 石化生涯 458
中石化组建 458
改革方案 461
一些人事及组织变动 463
关于石化工业发展途径的讨论 466
乙烯热 469
茂名乙烯项目 475
发展模式与生产规模:大乙烯、小乙烯 480
利用外资项目 484
关于含硫原油加工基地与港口码头建设 501
上下游一体化及股份制改组 519
加入WTO 526
关于国际竞争——做大与做强 527
职称评定及其他 532
“当代中国”与“2000年的中国”(附大百科全书) 537
中国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研究会 540
随康世恩出访日本 552
其他短期出国与零星外事活动 559
第十章 助崇筠写《往事》 572
关于《往事》 572
《往事》补遗 574
留给后人 586
第十一章 尾声 598
曹妃甸——新兴工业城市 598
斜阳既西,晚霞渐淡 601
未完成的合传 608
附录 615
朱康福年表 616
朱康福主要著述 619
《往事》——吴崇筠自述 622
人名索引 702
后记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