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论民族学 9
第一章 民族学定位 9
第一节 西方民族学起源与定位 10
第二节 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与定位 19
第三节 本书的民族学定位 41
第二章 民族学方法论 46
第一节 西方民族学方法论的演变及启示 46
第二节 中国人类社会研究方法论 55
第三节 本书方法论 62
第三章 民族学研究方法 71
第一节 民族学研究方法的变迁 71
第二节 田野中的技巧 81
第三节 田野中的情感 93
第四章 民族的界定 110
第一节 人的界定 110
第二节 民族的界定 117
第二篇 生物属性论 135
第五章 地缘 135
第一节 何谓地缘 136
第二节 地缘对人类生物属性的影响 140
第三节 地缘恶化对人类体质的影响 145
第六章 血缘 155
第一节 血缘 155
第二节 血缘关系的入口——爱情 159
第三节 血缘关系建立的途径——婚姻 167
第四节 血缘关系的保障——家庭 172
第五节 血缘关系的体现——亲属称谓 178
第七章 人类体质分类及混合 183
第一节 人类体质分类及特征 183
第二节 移民与人类体质混合 188
第三篇 文化属性论 195
第八章 生计方式 195
第一节 人类对地缘与生计互动的反思 195
第二节 资源决定生计 199
第三节 生态环境退化与生计方式变迁 206
第四节 多元生计与生态平衡 215
第五节 生计方式的民族学意义 224
第九章 管理制度 229
第一节 民族管理制度的界定 229
第二节 民族管理制度的类型 233
第三节 民族管理制度类型成因 240
第四节 民族管理制度与国家管理制度的融合——以中国为例 242
第十章 符号与记忆 249
第一节 语言与符号 249
第二节 文字与记忆 254
第三节 民族表达特征 260
第十一章 民族内化特征 262
第一节 信仰 262
第二节 宗教 269
第三节 信仰构成民族内化特征的原因分析 276
第四篇 建构属性论 281
第十二章 民族特征的弱化 281
第一节 民族接触 281
第二节 接触层次与民族特征的弱化 283
第十三章 民族认同的强化 287
第一节 民族认同的缘起 287
第二节 民族认同的本质 290
第三节 民族认同的原生性与建构性 293
第四节 民族认同的建构性在多民族村庄的体现 298
第十四章 国家时代民族特征的瓦解 308
第一节 国家认同的本质及与民族认同冲突的根源 308
第二节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冲突的内容及本质 311
第三节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互融及民族特征的瓦解 315
第十五章 国家时代的民族问题 320
第一节 有关民族问题名称、观点及分类的多种说法 321
第二节 民族问题扩大化的原因 329
第三节 何谓民族、问题及民族问题 331
第四节 民族问题的分类 336
第十六章 民族存在的边缘化——边疆认同 341
第一节 边疆认识的时空变迁与硬边疆概念的界定 341
第二节 国家利益的波动与软边疆概念的演化 356
第三节 民族实体的边疆化与民族存在的边缘化 367
结 语 民族还能走多远 382
主要参考文献 385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