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讲 汉字的文化意蕴 7
第一节 图符文化与汉字魔方 7
一、汉字起源于图符刻画 7
二、图符化的汉字与文字图符并用 10
三、汉字反哺图符 10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解释 12
一、汉字的结构方式 12
二、汉字解释的路径 20
第三节 古汉字的文化意蕴 24
一、与处所有关的汉字 24
二、与起居有关的汉字 25
三、与饮食有关的汉字 26
四、表现人类动作行为的汉字 28
五、与战争有关的汉字 30
六、与审美艺术有关的汉字 31
七、与宗教神灵有关的汉字 32
八、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汉字 34
第二讲 汉语的文化魅力 36
第一节 词语中的文化积淀 36
一、词语中的佛教文化积淀 36
二、语音与对称和谐的审美积淀 39
第二节 璀璨的成语文化 45
一、成语文化的丰富意蕴 45
二、成语修辞的审美取向 49
三、成语的变用时尚 51
第三节 奇妙的话语隐含 56
一、语言的言外之意 56
二、隐含的语句结构 58
三、隐含的言语策略 61
第三讲 儒道思想要义 68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 68
一、从“爱亲”到“爱众” 68
二、从“爱人”到“仁政” 72
第二节 理想人格的范型 74
一、“君子”人格 75
二、“大丈夫”人格 76
第三节 对立转化的辩证思维 79
一、对立转化规律 79
二、“无用之用”的思想 81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83
一、自然无为的思想 83
二、“物我齐一”思想 86
第四讲 禅宗的文化智慧 89
第一节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89
一、禅宗的传播与发展 90
二、“灯录”和“语录” 93
三、禅宗的社会影响 94
第二节 禅宗的文化精神 95
一、平常心即佛心 95
二、呵佛骂祖,众生平等 97
三、重视启示,追求顿悟 99
第三节 禅宗与中国文化 101
一、禅宗与中国传统思想 101
二、禅宗与中国诗歌 102
三、禅宗与日常人生 104
第五讲 唐宋诗词的审美情韵 108
第一节 唐宋诗词的运思方式 108
一、整体观照 108
二、生命意识 111
三、物我同一 113
第二节 唐宋诗词的审美取向 115
一、中和之美 115
二、尚意追求 119
三、趣在高雅 122
第三节 唐宋诗词的人文诉求 125
一、忧患意识 125
二、志在兼济 128
三、情在独善 130
第六讲 明清小说的现实关怀 134
第一节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134
第二节 明清小说的艺术特征 136
一、征史与写实 136
二、奇幻与象征 138
三、悲剧与诗意 141
四、讽刺与戏谑 145
第三节 明清小说之文化精神 147
一、忠义与任侠 147
二、情本与欲望 150
三、自由与叛逆 152
四、隐逸与虚无 155
第七讲 古代西方文学的人性探索 158
第一节 人性的赞美与张扬 158
一、人本主义精神的彰显 159
二、自由精神的探讨 164
第二节 人与命运的冲突 168
一、神谕的力量 168
二、抗争的意义 169
第三节 爱的福音中的人性反思 171
一、基督教的起源与宗教精神 172
二、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精神的对立与互补 175
三、《神曲》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178
第八讲 近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张扬 183
第一节 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183
一、追求现世幸福 183
二、求知与进取 185
三、人性的反思 187
第二节 理性精神的彰显 192
一、理性与遵从规范 192
二、理性与新人形象的塑造 194
第三节 人性与社会的冲突 196
一、张扬自我、追求自由 197
二、仁慈、博爱、宽恕 200
三、金钱至上原则的批判 203
第九讲 现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关怀 207
第一节 人性的失落与异化 207
一、社会与环境异变下的人性失落 208
二、物质与科技发展中的人性异化 210
三、人性之恶下的道德拷问 213
第二节 存在的荒诞与虚无 216
一、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 216
二、荒诞社会的“局外人”与自由选择 218
三、精神的荒芜与忧患意识 221
第三节 人文关怀与文化反思 223
一、永不言败的精神追求 224
二、人性的探索与反思 225
三、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建构 228
第十讲 现代传媒的文化价值 232
第一节 电影艺术的文化表征 232
一、电影艺术的视觉文化特征 232
二、电影艺术的大众文化特征 235
三、电影艺术的文化思辨色彩 238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文化选择 242
一、电视新闻的客观精神 243
二、电视艺术的平民情怀 245
三、电视符号的美学诉求 248
第三节 “众人狂欢”的网络文化 254
一、个人化传播的网络文化 255
二、规范失控的网络文化 260
三、规范重建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263
第一版后记 267
第二版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