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城市空间发展语境与问题 1
1.1.1 气候变化与城市低碳发展 1
1.1.2 城市可持续发展 3
1.1.3 高速城市化进程 4
1.1.4 城市交通结构转型 5
1.1.5 城市空间结构转型 6
1.2 既往研究 7
1.2.1 国外研究 7
1.2.2 国内研究 14
2 城市空间与交通层级系统 18
2.1 系统层级性特征与反馈机制 18
2.1.1 系统层级性的涵义与特征 18
2.1.2 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互馈机制 21
2.2 城市空间系统层级结构 24
2.2.1 城市空间结构层级性 24
2.2.2 城市空间层级的协同作用 25
2.2.3 空间层级结构与规模尺度 26
2.2.4 空间层级结构对交通组织的反馈作用 30
2.3 城市交通系统层级结构 31
2.3.1 交通速度 31
2.3.2 交通出行时间预算 33
2.3.3 交通的层级性与空间规模尺度 36
2.3.4 交通层级结构对空间结构的反馈作用 38
3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抉择 40
3.1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和约束条件 40
3.1.1 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挑战 40
3.1.2 城市交通发展的硬约束 42
3.2 城市交通方式外部性以及特性比较 44
3.2.1 交通方式外部性比较 44
3.2.2 交通方式特性比较 48
3.3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抉择 50
3.3.1 绿色交通发展理念 50
3.3.2 城市交通方式的分类和选择 51
3.3.3 公共交通与非机动交通方式时空特性比较 52
3.3.4 城市交通战略发展模式的抉择 55
4 B级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和发展策略 57
4.1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理论、实践及其问题 57
4.1.1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理论发展 57
4.1.2 中国居住区规模的等级划分及其问题 65
4.1.3 中国居住区规模等级划分的调整和发展 68
4.1.4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70
4.2 城市空间基本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以及作用机制 72
4.2.1 研究对象概况 72
4.2.2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人口门槛规模研究 75
4.2.3 空间基本发展单元人口规模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探讨 80
4.2.4 规模尺度的影响因子与作用机制 82
4.3 发展模式比较与策略建议 86
4.3.1 研究案例概况 86
4.3.2 发展模式比较 88
4.3.3 发展模式创新与策略建议 95
5 城市T、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和发展策略 99
5.1 城市T、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99
5.1.1 “田园城市”与“社会城市” 99
5.1.2 霍氏理论实践和影响 101
5.1.3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中观层级结构发展特征和问题 104
5.2 T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以及作用机制研究 106
5.2.1 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107
5.2.2 空间地理尺度确定 108
5.2.3 人口规模确定 111
5.2.4 理想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研究 114
5.2.5 规模尺度影响因子作用机制 114
5.3 C级空间发展单元的规模尺度研究 117
5.3.1 空间规模尺度理论推导 117
5.3.2 空间地理尺度的确定 118
5.3.3 人口规模研究 120
5.3.4 理想规模尺度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研究 127
5.4 发展模式比较与策略建议 127
5.4.1 城市空间发展单元案例分析 128
5.4.2 发展模式比较与建议 136
6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下的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与发展策略 146
6.1 公交都市理论发展和系统构成 147
6.2 公共交通系统层级特性和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 149
6.2.1 公共交通方式的主导空域推导 149
6.2.2 苏黎世公共交通层级性与空间地理尺度 150
6.2.3 新加坡公共交通层级性与空间地理尺度 155
6.2.4 公共交通系统层级规模尺度确定 156
6.3 典范性公交都市发展模式借鉴与策略研究 160
6.3.1 公共交通枢纽层级性与城市空间中心层级耦合 160
6.3.2 公共交通廊道与层级性 164
6.3.3 “街”“路”适度分离 170
7 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176
7.1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态势理论研究 176
7.1.1 中国城市多中心发展概念的失效 176
7.1.2 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趋势 178
7.1.3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与交通 180
7.2 中国城市空间层级结构的重构 183
7.2.1 K8空间层级系统理论推演 184
7.2.2 K8空间层级系统演化机制 185
7.2.3 K8空间发展模型的建构 189
7.3 K8空间发展模型的特征 197
8 发展策略建议与实施 204
8.1 构建绿色联合交通导向发展的空间结构 204
8.1.1 树立绿色联合交通的发展战略 204
8.1.2 通过绿色活动廊道引导土地开发 205
8.1.3 促进城市空间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高度耦合发展 206
8.1.4 引导城市空间有边界弹性地生长 208
8.2 强化短距离出行空间结构发展 208
8.2.1 构建短距离出行空间结构 209
8.2.2 建设非机动车系统 211
8.3 限制私人机动车导向发展 214
8.3.1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 215
8.3.2 规划新的城市功能活动 217
8.4 策略实施 219
8.4.1 树立长远目标 219
8.4.2 制定政策和法规 220
8.4.3 考虑策略实施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221
8.4.4 跨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形式创新 221
8.4.5 强调公共参与 223
8.4.6 注重信息交流与教育宣传 224
参考文献 226
图片来源 232
表格来源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