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色彩概述 2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 2
一、光与色 2
二、物体色与固有色 2
三、光源色与环境色 3
四、无彩色与有彩色系色彩 3
1.无彩色系色彩 3
2.有彩色系色彩 3
五、色彩的三属性 4
1.色相 4
2.纯度 4
3.明度 4
第二节 色彩的体系 6
一、牛顿色相环 6
二、色名法 6
三、色立体 7
1.蒙塞尔色彩体系 7
2.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7
3.日本色彩研究所色彩体系 8
第三节 色彩的混合 9
一、减色法混合 9
二、加色法混合 9
三、中性混合 10
第二章 色彩的认知 14
第一节 色彩的生理认知 14
一、眼睛的生理特性 14
二、色彩的视觉理论 14
三、色彩的知觉特征 15
1.视觉适应 15
2.视觉后像 15
3.色彩的恒定性 15
4.色彩的同时对比 16
5.色彩的易见度 16
6.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17
7.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17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 21
一、色彩的共性心理 21
1.暖色与冷色 21
2.轻色与重色 21
3.软色与硬色 22
4.强色与弱色 22
5.明色与暗色 22
6.明快色与忧郁色 23
7.兴奋色与沉静色 23
8.华丽色与朴素色 23
二、色彩的个性心理 24
1.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24
2.与民族地区的关系 25
3.与个人差异的关系 25
三、色彩的联想 26
1.具象联想 26
2.抽象联想 26
3.类似联想 26
4.接近联想 26
5.对比联想 27
6.因果联想 27
四、色彩的象征 27
1.有彩色系列色彩的象征 27
(1)红色 27
(2)黄色 28
(3)橙色 28
(4)绿色 28
(5)蓝色 29
(6)紫色 29
2.无彩色系列色彩的象征 30
(1)黑色 30
(2)白色 30
(3)灰色 31
(4)金银色 31
第三章 色彩的关系 36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 36
一、色相对比 36
二、明度对比 37
三、纯度对比 38
四、冷暖对比 39
五、面积对比 40
六、虚实对比 41
七、质感对比 42
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 47
一、色彩的调和 47
1.类似产生的调和 47
2.对比产生的调和 48
3.实用产生的调和 49
二、色彩的主调 50
1.轻重的色调 50
2.冷暖的色调 50
3.灰艳的色调 50
4.复合的色调 51
第三节 色彩的空间布局 56
一、色彩的平衡 56
二、色彩的呼应 56
三、色彩的强调 57
四、色彩的层次 57
五、色彩的衬托 57
第四章 色彩的意蕴 62
第一节 色彩的情趣 62
一、色彩的正与负 62
知识链接:空白的魅力二、色彩的情趣与意境 63
三、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64
四、色彩的文化与象征 66
第二节 色彩的限定 71
一、空间的色彩 71
二、时间的色彩 72
三、嗅觉与味觉的色彩 73
四、标志性的色彩 74
第三节 时尚色彩 77
一、单色与黑白的魅力 77
二、流行的色彩 79
三、色彩的另类情趣 80
第五章 色彩的创造 84
第一节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84
一、色彩的采集 84
1.自然色彩的采集 84
2.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色彩的采集 85
3.图片色彩的采集 86
二、采集色的重构 88
1.整体色按比例重构 88
2.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 88
3.部分色的重构 88
4.形、色同时重构 89
5.色彩情调的重构 89
第二节 色彩的形式 92
一、多元的形 92
二、形与色的一致性 93
三、形与色的创造 94
四、形式美感的凸显 95
第三节 色彩的质感 99
一、手工表现的色彩质感 99
1.水彩、水粉表现的色彩质感 99
2.油画表现的色彩质感 100
3.中国画表现的色彩质感 100
4.喷绘表现的色彩质感 100
5.拼贴手法的色彩质感 101
6.其他手绘技法的色彩质感 101
二、摄影作品的色彩质感 102
三、其他综合材料的色彩质感 102
第六章 色彩的应用 108
第一节 印刷色彩的基础 108
一、色谱 108
二、制版 109
三、印版工艺 109
1.单色印刷 109
2.黑白正片转二色 110
3.色版置换 110
4.特殊效果印刷 110
第二节 数字化色彩 112
一、色彩模式 112
1.RGB色彩模式 112
2.CMYK色彩模式 112
3.Lab色彩模式 112
4.HSB色彩模式 112
二、数字图像色彩的PS处理 113
1.剪贴 113
2.透明与重叠 113
3.肌理替换 114
4.色调变更 114
5.滤镜效果 115
三、电脑与人脑的完美结合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