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卷 古代 3
第一章 远古时期的十堰 3
第一节 未有人类之前 3
第二节 十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6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10
第四节 传说时代的十堰 24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32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十堰 68
第一节 夏、商、西周 6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 77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十堰 95
第一节 秦代 95
第二节 两汉 103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堰 136
第一节 三国 136
第二节 两晋 146
第三节 南北朝 160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十堰 175
第一节 隋代 175
第二节 唐代 179
第三节 五代十国时期 219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十堰 226
第一节 宋代 226
第二节 元代 250
第七章 明朝时期的十堰 270
第一节 明初至明中叶成化年间的十堰概况 270
第二节 建立郧阳府至明朝末期的社会发展 293
第三节 弘治年间至明末的社会动荡与农民起义 327
第四节 十堰地区的宗教 343
第八章 清朝时期的十堰 372
第一节 清朝统治在十堰的确立和巩固 372
第二节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77
第三节 农民在十堰地区对清王朝的抗争 418
第四节 晚清时的十堰 430
第五节 清代十堰的教育与文化 440
中卷 近代 459
第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十堰 459
第一节 北洋军阀在十堰地区统治的逐步确立 459
第二节 十堰地区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 465
第三节 革命潮流冲击下的十堰 490
第二章 国民党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517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与巩固 517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531
第三节 苏维埃革命在曲折中发展 555
第三章 抗日烽火燃遍秦巴山区 579
第一节 抗日救亡运动在十堰初步兴起 中共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579
第二节 抗战爆发后十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587
第三节 第五战区的进驻 十堰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595
第四节 十堰人民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 604
第五节 战时的十堰社会经济 614
第六节 战时十堰的文化教育与社会 626
第七节 十堰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637
第四章 国民党在十堰统治的崩溃 647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十堰形势 647
第二节 中原军区部队突围与十堰 651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十堰社会经济 674
第四节 创建鄂陕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684
第五节 陕南解放区的成立、巩固和发展 695
第六节 国民党政权在十堰的覆灭 705
下卷 现代 721
第一章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721
第一节 郧阳回归湖北建制及建国初期的工作方针 721
第二节 解放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723
第三节 农村土地改革 730
第四节 发展生产 恢复经济 732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初步建立 736
第一节 行政区划的变更和城乡社会主义改造 736
第二节 山区经济建设的起步和社会事业的初步发展 741
第三节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汉丹铁路兴建 7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753
第五节 恢复郧阳专署建制初期的工作与方针 757
第三章 特殊的时代——“文革”十年 76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郧阳的过程 760
第二节 鄂西北山区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764
第三节 现代汽车工业基地的崛起 771
第四节 十堰建市及其发展 783
第五节 “文革”十年中的郧阳经济与科教文卫事业 794
第四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实施 800
第一节 工作重点的转移与全面拨乱反正 800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 805
第五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及其深化 827
第一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827
第二节 农村第二步改革与山区粮食生产的可贵探索 835
第三节 科教体制改革与文卫体事业的成就 84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形成 850
第五节 改革开放中全面发展的工农业 856
第六节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871
第七节 三方协力共建文明城市 875
第六章 迈向新世纪的十堰 879
第一节 地市合并 新十堰诞生 879
第二节 决战贫困 农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885
第三节 克难奋进 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891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906
第五节 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10
第六节 科教文卫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 914
第七节 西部大开发给十堰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922
大事年表 929
后记 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