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历史上治理西南边疆思想与政策研究的缘起和范围 8
二、历史上治理西南边疆思想与政策研究文献回顾 9
(一)秦汉时期 15
(二)唐朝时期 17
(三)宋元时期 18
(四)明清时期 18
三、历史上治理西南边疆思想与政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21
四、历史上治理西南边疆思想与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第一章 地理与民族:西南边疆的概况 23
一、西南边疆三省区的自然地理 23
(一)广西的自然地理 23
(二)云南的自然地理 24
(三)西藏的自然地理 26
二、西南边疆的行政区划 27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行政区划 27
(二)云南省的行政区划 28
(三)西藏自治区的行政区划 29
三、西南边疆的民族结构 30
(一)广西的民族概况 30
(二)云南的民族概况 31
(三)西藏的民族概况 31
第二章 开拓与发展:西南边疆的开发 33
一、西南边疆的开拓 33
(一)对云南的开拓 33
(二)对广西地区的开拓 35
(三)对西藏的开拓 40
二、西南边疆的发展 44
(一)云南边疆的发展 45
(二)广西边疆的发展 65
第三章 磨合与整合:西南边疆的民族关系 80
一、西南边疆民族变迁的源流 81
(一)广西民族的来源与变迁 81
(二)云南民族的来源与变迁 93
(三)西藏民族来源与变迁 98
二、西南边疆民族磨合的过程与结果 99
(一)广西:多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100
(二)云南:各民族的磨合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109
(三)西藏:越来越密切的汉藏关系 112
第四章 羁縻与怀柔: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 117
一、“天下观”:西南边疆治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17
二、羁縻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119
(一)羁縻思想的内涵 119
(二)羁縻思想的渊源 120
(三)羁縻思想的发展 122
三、怀柔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123
(一)怀柔思想的提出 124
(二)怀柔思想的内涵与发展 127
四、西南边疆治理思想的特点 131
(一)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原则 131
(二)体现了依靠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则 133
(三)羁縻—土司制度的发展和终结是实事求是原则的体现 136
第五章 因俗而治与怀柔远人:西南边疆的治理政策 139
一、制定西南边疆治理政策的理论基础 139
二、因俗而治政策在西南边疆的实施 145
(一)边郡的“道”“属国”:因俗而治最初的形态 145
(二)羁縻府州:因俗而治的羁縻形态 146
(三)土司制度:因俗而治的土司形态 151
(四)改土归流:因俗而治的土司形态 154
三、怀柔远人政策在西南边疆的实施 156
(一)秦朝对西南边疆实施的怀柔政策 157
(二)蜀汉时期的“南抚夷越” 159
(三)唐帝国对西南边疆实施的怀柔政策 160
(四)宋帝国对西南边疆实施的怀柔政策 162
(五)元帝国对西南边疆实施的怀柔政策 169
(六)明帝国对西南边疆实施的怀柔政策 172
(七)清帝国对西南边疆实施的怀柔政策 177
第六章 类型与分析:西南边疆治理模式 183
一、划分西南边疆治理政策类型的依据 183
二、广西土司模式 184
三、云南卫所模式 188
(一)卫所制度在云南的实施 188
(二)屯田——卫所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190
四、西藏政教合一模式 191
五、西南边疆治理模式的分析 193
(一)因俗而治的政策用到了极致 193
(二)殊途同归:条条道路通罗马 197
第七章 反思与启示:西南边疆治理思想和政策的社会影响 202
一、大智慧:有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 202
二、大气魄:有助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 204
三、大发展:有助于中国西南边疆的开拓 205
四、大解读:有助于认识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大趋势 207
五、大方向:有助于认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209
第八章 统一是中华民族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 211
后记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