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绪论 1
一、「花雅争胜」与京剧的形成 1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4
三、研究范围、方法及进程 9
第一章 楚曲汉调与京剧形成的历史考察 13
第一节 徽班与汉调的关系 13
一、徽班的形成及进京 13
二、班曰徽班调曰汉调——徽班的唱腔变化 18
三、徽班剧目 28
第二节 做为京剧前身剧种之一的楚曲 31
一、楚曲剧本的时代——最迟于嘉庆末叶已然存在 32
二、新鐫楚曲十种及两个长篇楚曲 35
三、其他短篇楚曲 39
第三节 楚曲剧作概要 41
一、长篇楚曲 41
二、短篇楚曲 49
三、历史剧的偏重 56
第二章 楚曲剧作的特色 59
第一节 往生角戏的表演方向倾斜 61
第二节 分场制的形成 70
第三节 浅白平直的语言风格 80
第四节 新生成的唱词表现技法 86
一、运用「对口接唱」铺陈故事 86
二、有层次的「对口接唱」表达情节高潮 91
三、细说从头的唱段抒情叙事 95
四、以排比句型深化情感 98
第五节 成熟运用曲牌做为过场音乐 103
第三章 长篇楚曲叙事结构分析 119
第一节 生旦对位及其变形结构布局的长篇楚曲 122
一、生旦对位情节发展类型 123
二、生旦对位情节布局的变形 133
第二节 摆脱生旦对位结构布局的长篇楚曲 142
第三节 结构布局与情节高潮 150
一、结构布局的变化 151
二、结构线与情节高潮 153
第四章 长篇楚曲对京剧的影响 157
第一节 全本沿用楚曲的京剧剧作 158
第二节 集折串演本 176
第三节 新编连台本戏 239
下册 247
第五章 楚曲对京剧单出的影响(一) 247
第一节 未见京剧流传的楚曲剧作 248
一、无流传资料可寻的「楚曲」剧本 249
二、车本收录,卻未见京剧流传的「楚曲」剧本 251
三、楚曲剧作被车本沿用,卻未影响京剧剧作 261
四、车本与京剧本同题材剧作皆与楚曲不同的剧作 273
第二节 沿用楚曲的京剧剧作分析 283
一、几乎完全沿用的剧作 283
二、因押韻因素而改唱词的剧作 294
三、因唱词冗长而略作删减的剧作 298
第六章 楚曲对京剧单出的影响(二) 329
第一节 为角色而改动楚曲的京剧单出 329
一、突出二路老生的剧本 329
二、突出花旦的剧本 346
三、突出小生的剧本 351
第二节 为剧情而改动楚曲的京剧单出 360
一、为剧情合理而改动 360
二、单纯的剧情减省 365
第三节 同题京剧单出的不同剧种来源 378
结语 390
结论 从楚曲京剧剧本看板腔体戏曲的「场上性」 393
一、确立「徽班——汉调——京剧」发展的脉络 394
二、「楚曲」上承传奇下启京剧的特殊地位 395
三、釐清「楚曲——京剧」的关系 396
四、「楚曲」影响京剧的表现技法 398
五、场上性才是剧作传演的主要因素 399
附录 403
附录一「楚曲」《回龙阁》与梆子腔、《戏考》所收诸折唱词对照 403
附录二「楚曲」《辟塵珠》与京剧《碧塵珠》重要唱词对照 425
附录三「楚曲」〈绑子上殿〉与车本《绑子上殿》、京剧《上天台》唱词对照 427
附录四「楚曲」《李密降唐》与车本《断蜜涧》、京剧《双投唐》唱词对照 432
附录五「楚曲」《杨四郎探母》〈回营见母〉,与车本《四郎探母》、京剧《四郎探母》唱词对照 443
附录六「楚曲」《东吴招亲》与车本《甘露寺》、京剧《甘露寺》唱词对照 448
附录七「楚曲」《花田错》与车本、京剧本唱词对照 455
附录八「楚曲」《辕门射戟》与车本、京剧本唱词对照 465
附录九「楚曲」《洪洋洞》与车本《洪羊洞》、京剧《洪洋洞》唱词对照 471
附录十「楚曲」《二度梅》与京剧《失金钗》唱词对照 480
附图 501
附图一:《辕门射戟》封面 501
附图二:《曹公赐马》封面 502
附图三:《东吴招亲》封面 503
附图四:《日月图卖画》封面 504
附图五:《鱼藏剑》总纲目次 505
附图六:《上天台》总目 507
附图七:《祭风台》总纲目次 509
附图八:《英雄志》总纲目 511
附图九:《二度梅》总纲 513
附图十:《辟塵珠》总纲目次 514
附图十一:《打金镯》总纲目次 516
附图十二:《烈虎配》总纲目次 518
附图十三:《回龙阁》报场 520
附图十四:《龙凤阁》总纲目 521
附表 京剧沿用改编楚曲关系表 523
引用书目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