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用基础化学概述 1
一、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 1
二、医用基础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
三、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3
第二节 SI制和法定计量单位 4
第二章 溶液 7
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7
一、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 7
二、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9
三、质量分数和质量浓度 10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11
一、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1
二、稀溶液沸点的升高 14
三、稀溶液凝固点的下降 15
四、稀溶液的渗透压 18
五、稀溶液依数性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章 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 27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27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 27
二、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28
三、离子强度 29
第二节 弱电解质溶液 31
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31
二、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移动 33
第三节 酸碱理论 35
一、酸碱质子理论 36
二、酸碱电子理论 38
第四节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39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39
二、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41
三、多元酸碱溶液 42
四、两性物质溶液 44
第五节 缓冲溶液 45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45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 47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50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51
五、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54
第四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58
第一节 溶度积原理 58
一、标准溶度积常数及其与沉淀溶解度的关系 58
二、溶度积规则 60
第二节 沉淀反应的利用和控制 60
一、沉淀的生成 60
二、沉淀的溶解 61
三、沉淀的转化 62
四、分步沉淀 62
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在医学中的应用 63
一、骨骼的形成与龋齿的产生 63
二、尿结石的形成 64
三、钡餐 64
第五章 胶体分散系 68
第一节 分散系概述 68
一、分散系的分类 68
二、胶体分散系 69
第二节 表面现象 69
一、表面积与表面能 69
二、表面活性剂 71
三、乳化作用 73
第三节 溶胶 74
一、溶胶的基本性质 74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78
三、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80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 81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稳定性 81
二、高分子电解质溶液 83
三、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84
四、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膜平衡 84
五、凝胶 86
第六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90
第一节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 90
一、体系和环境 91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91
三、过程和途径 92
四、热和功 92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 94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94
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热化学方程式 95
三、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98
第三节 熵和吉布斯自由能 102
一、自发过程及其特征 102
二、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103
三、熵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104
四、化学反应自发性与吉布斯自由能 106
第四节 标准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的限度 109
一、反应熵与标准平衡常数 109
二、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12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12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18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118
一、以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定义的反应速率 118
二、以反应物或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定义的反应速率 119
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119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121
一、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121
二、过渡状态理论 122
第三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3
一、元反应和复合反应 123
二、质量作用定律 123
三、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 125
四、简单级数的反应速率方程 125
第四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30
一、van't Hoff规则 130
二、Arrhenius方程式 130
第五节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33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33
二、催化作用理论 134
三、生物催化剂——酶 135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139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139
一、氧化值 139
二、氧化还原电对 140
第二节 原电池 141
一、原电池与电极 141
二、电池的书写方式 142
三、常见电极类型 143
第三节 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的电动势 144
一、电极电势的产生 144
二、原电池的电动势 145
三、电极电势的测定 145
四、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 147
五、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Nernst方程 148
六、电极电势的应用 150
第四节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154
一、指示电极 154
二、参比电极 155
三、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156
四、复合电极 157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61
第一节 微观粒子的特征 161
一、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162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与测不准原理 163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65
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65
二、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165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 167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73
一、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73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74
三、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75
第四节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76
一、元素周期表 177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79
第十章 共价键和分子间力 188
第一节 现代价键理论 188
一、氢分子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 189
二、现代价键理论要点 189
三、共价键的类型 190
四、键参数 192
第二节 杂化轨道理论 194
一、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194
二、轨道杂化类型与实例 194
第三节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199
第四节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201
一、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201
二、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204
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207
一、共价分子的极性 207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208
三、氢键 210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216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概述 216
一、配合物的组成 216
二、配合物的命名 220
三、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221
第二节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23
一、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223
二、外轨型配合物和内轨型配合物 224
三、配合物的磁性 224
第三节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226
一、配合物的平衡常数 226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227
第四节 螯合物和生物配合物 230
一、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230
二、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231
三、生物配合物 232
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237
第一节 滴定分析概述 237
一、滴定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237
二、滴定分析法的操作程序 238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 239
第二节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240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40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 241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42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43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244
一、酸碱指示剂 244
二、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246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54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255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56
一、概述 256
二、高锰酸钾法 256
三、碘量法 258
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 261
一、EDTA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261
二、EDTA配位滴定应用示例——水的总硬度测定 264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68
第一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68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68
二、光的吸收定律 269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 271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71
二、测定方法 272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和分析条件的选择 273
一、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273
二、分析条件的选择 274
附录 278
附录一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278
附录二 常见酸碱的标准解离常数(298K) 280
附录三 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98.15K) 282
附录四 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 283
附录五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表(298K) 287
附录六 常见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