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
一、文人神仙书写的研究价值与探讨进路 1
二、文人神仙书写从「神」到「人」历程的寻繹 6
三、唐代的特出表现及其可能意义 8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11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架构 19
第二章 文人神仙书写的起源与发展 23
第一节 从神仙思维到神仙书写 23
一、神仙思维的起源 24
(一)神:超越存在 24
(二)仙:人性愿望 26
(三)神仙:超越愿望的寄托 31
二、神仙思维的特性 32
(一)介於神、人之间 32
(二)可藉由人为力量达致 33
(三)物质欲望与精神理想的载体 33
(四)与常俗相对的开放概念 33
三、进入书写 34
(一)从神仙想像到修仙实践 35
(二)从宗教性思维到著落文学形式 36
(三)从个体意识的抒发到形成传统 37
第二节 文人神仙书写的传统 37
一、历史的源流 37
(一)始源於庄骚 37
(二)成形於两汉 41
(三)宏大於魏晋六朝 46
二、典型的确立 48
(一)体裁:游仙诗、仙赋、神仙传记、小说 48
(二)路线:言志的传统、史传的传统、奇趣的传统 52
第三章 唐代宗教文化环境与文人神仙观的变化 55
第一节 宗教神圣性松动 55
一、背景分析 55
(一)政权对宗教的操控 55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的高度融合 58
(三)社会变迁与信仰型态的改变 61
二、现象反映 62
(一)仙、人对待关系的变化 62
(二)神仙语汇的多元使用 66
第二节 文化氛围追新求变 77
一、背景分析 77
(一)新帝国、新时代、新秩序 77
(二)民族、地域、宗教、阶级界线的开放 79
(三)尚奇好异的消费心理 81
二、现象反映:神仙意象的翻新 83
第三节 理性人文的思潮 89
一、背景分析 89
二、现象反映:质疑神仙的呼声与务实理性的炼养活动 92
第四节 道教发展的转型 96
一、背景分析 96
二、现象反映:现实化、伦理化 100
第四章 唐代文人神仙书写的时代特色 111
第一节 文人:主体的参与 111
一、王绩:遂性保真的境界化仙境 112
二、卢照邻:蹇迫际遇催发的楚骚式游仙 125
三、王勃:以仙凡对立逼显天才之悲 134
四、孟浩然:完足於情志自得的超越仙乡 139
五、李白:以燃烧生命拥抱神仙幻梦 143
第二节 神仙:神圣性松动 150
一、宋之问:追逐时尚的崇仙歌咏 150
二、张说、张九龄:神道王教关系的擘划与阐扬 154
三、白居易:与白发之忧相随的矛盾神仙梦 162
四、李贺:写死亡以恨不得永生、写衰败以恨不得长存的残缺美学 171
五、曹唐:以人情人生演绎神仙大社会 178
第三节 书写:游戏的心理 182
一、张?:满足嗜欲与炫耀文才的双重神仙梦 182
二、李颀:慕道之心在神仙人物刻画中的体现 189
三、顾况:神仙意象的拼贴镕裁 193
四、沈既济、李公佐:以梦设喻 201
五、李商隐:阻隔意识於仙/凡差离情境中的高明操作 206
第五章 唐代文人神仙书写的发展脈络 213
第一节 初唐时期 213
一、治乱之际,变/常的焦虑与跨越 218
二、天下初定,帝国的想像与仙境的构画 221
三、崇道氛围下的颂圣风气 225
四、「仕宦与山林」超越为「尘俗与仙境」 227
第二节 盛唐时期 230
一、「神仙」的回归人伦与「士」的儒道两停 238
(一)从神谱到家谱:玄宗时期对调和天人秩序的著力 238
(二)向「下」修正的道教神仙理论 239
(三)出入人世、兼融儒道的新人生观 240
二、神仙想像与自我实现 242
(一)玄思化的道教神仙理论 242
(二)神仙作为个人价值的展现 244
第三节 中唐时期 246
一、无力作梦的年代 251
二、「求常」与「过度」的失衡心理 255
三、神仙梦的醉与醒 257
第四节 晚唐时期 263
一、天地无亲的自我存在感 265
二、神仙家园的追寻 267
第六章 唐代文人神仙书写的世俗倾向及其影响 271
第一节 宗教性书写题材的圣俗抗衡特质 271
一、相抗衡与互显扬 271
二、存在意义的差离 273
第二节 宗教性书写题材世俗化的效应 273
一、诉诸感官的形式美 274
二、世俗意义的加添 275
三、肯定人的存在,抬高人伦价值 276
四、勇於打破神圣秩序,追求「奇」、「异」的乐趣 277
第三节 唐代文人神仙书写世俗化的影响 278
一、神仙书写基础情境的改变 278
(一)顺与逆 279
(二)主与客 280
(三)圣与俗 280
二、心物游离与神仙文艺美学的建立 281
三、社会化之源源不绝 281
第七章 结论 283
主要参考书目 291
附表一 唐代宗教事务相关诏令一览表 303